Home

NO:第25期(2015/03/15)  撒下幸福的種子  
  出刊日:2015-03-15  創刊日:2011-03-15  發行人:孫效智 主任  責任編輯:臺大生命教育中心
 
 
專欄
 
 
撒下幸福的種子
美國作家愛默森說:「如果能誠摯的幫助別人,一定也會幫助自己,這是人生最美麗的回報之一。」當台灣社會還在為各自不同的立場、意見熙攘爭鬧時,有一群人正站在世界舞台上,一個個說著精彩的故事,走出舒適圈,用自己的方式,為夢想而戰,他們早已走向更高層次生命能量的綻放,從小我出發,走向大我,翻轉整個人生。因為這些人熱情主動的參與公眾事務,帶出感動力、行動力,點燃心中的火炬,使生命具有公眾目的,找到自己,活出精彩。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動態
 
 
《活出精彩》卓越人生的成功之道
第二屆的「《活出精彩》:卓越人生的成功之道」課程,營隊中有人生閱歷及職場經驗豐富的講師群為同學們上課,除課程聽講外,也以小組方式進行互動,跨系所、跨年級的同學們先是認識各路好手,再從組員彼此的異同中學習合作,共同發揮臺大學生創意、進取、利他的精神,同時將課程所學實際運用於生活中。
 
 
《新生專題》和紀錄片黃嘉俊導演一起在生命裡冒險旅程
「新生講座-生命教育」課程日前邀請《一首搖滾上月球》黃嘉俊導演與同學分享。黃導演說:「我拍攝的對象都很特別,那些我可能不會接觸的人,卻因為紀錄片,我紀錄了他們的生命歷程,紀錄他們如何精彩的活下去,也豐富了我自己的生命。」
拍攝紀錄片,走出熟悉的環境,走出生命的領域,這也是在面對問題的一種方式,導演並鼓勵同學,跳脫現有的框架,勇敢接觸不一樣的事,生命才會豐富有故事。
 
 
《會後報導》生命教育影展「瀕臨邊緣的人」
生命教育影展《瀕臨邊緣的人》,映後座談,邀請到台中榮民總醫院黃曉峰醫生與觀眾進行映後交流。黃醫生以「腦瘤病人與家人的困境與需求」為主題,結合自身醫生專業背景、影片內容與觀眾進行對話, 特別點出生命中最深的痛,就是面對摯愛死亡,必須留意不要給孩子死亡的模糊觀念,家人的愛與陪伴,才是病人生命最後一程最重要的支持。
 
活動特區
 
 
《心樂活講座》饒夢霞-戀愛那件小事
如何經營健康的愛情關係?在愛情與生活中應該怎麼取得平衡?
戀情消逝後,要如何自我調適?春暖花開的季節,讓我們來談談戀愛那件小事…
時間:104年3月16日(週一)17:30-20:30
地點:公衛學院大樓201教室
報名對象:臺大學生150名
 
 
《徵稿啟事》2015 第十一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第十一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訂於2015年10月2日(週五)至 10月4日(週日)
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舉辦,透過跨界對話來探討生命教育的根本課題,並促進相關學術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歡迎各界學者專家提出相關論述,踴躍賜稿。投稿請於2015年5月15日前投遞論文全文。
 
好書推薦
 
 
我到我們的世代:新一代的快樂人生哲學
這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故事,不是轟轟烈烈的改變,而是小小的、慢慢的、一點一滴的改變,同時,一步一步接近最有意義的快樂人生。 
柯柏格兄弟在1995年成立「解放兒童」組織,當時魁格才13歲,馬克18歲,兩人希望透過教育,以孩童微薄之力幫助孩童逐漸脫離貧窮及剝削,且推廣「兒童有能力改變世界」的概念。如今,這個基金會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運作,已協助成立了一百所學校,參與成員超過一百萬人。
 
 
一枝鉛筆的承諾
亞當‧博朗在印度街上遇見乞討的小男孩,博朗問那男孩,全世界他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他滿懷渴望地回答:「一枝鉛筆。」
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小要求,他離開華爾街顧問公司的高薪工作,啟發了創立「鉛筆的承諾」這個組織,接著在全世界蓋了二百多所學校。每個人心中都有蠢動的夢想,如果你也曾嚮往更有目標的人生,如果你也曾認為自己可以突破現況,比現在更好,那麼問問自己,「世界上我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幸福一念間:李濤的台灣行腳
散居在社會各個小角落的人民,許多善行善念遍地開花,早已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也到處都有數不清的人持續的、默默的奉獻一己之力,不求任何回報,以各種實際行動為這塊土地灌注活水源泉。對台灣感到灰心失望時,不妨轉換視線,看看這些台灣人奔放的熱情、愛心與善良,一念之間,撥開民粹烏雲,美麗台灣就在眼前。幸福台灣,就在你我一念間!
 
 
在白天做夢的人:從臺大醫師到網路教師,敢夢敢為的翻轉人生
呂冠緯,從風光踏出臺大醫學院窄門的「呂醫師」,搖身變成寫電子黑板翻轉教育的「呂老師」。
逐夢:以過來人的經驗傳授,幫助年輕學子找到適合的讀書方法,提供職涯選擇建議,迎向夢想未來。
築夢:與夥伴們共同推動翻轉教室與均一教育平台的努力。透過網路工具翻轉臺灣教育的過程中,結識許多熱血教師,並親身到現場參觀教學現況,把臺灣經驗推上國際平台、互動交流,爭取跨國合作。
 
 
陪他們走一段回家的路:國際志工的微小力量
國際志工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去幫助外國人?
短短幾天能幫助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當國際志工?
作者擔任國際志工服務近20年,這段期間,他見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將這些年遇過的大小事件精華,以真實故事性的方式呈現,你能因此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服務」和「給予」。你也像是跟著國際志工曾走過的足跡,看見許多不被看見,那微小的角落。
 
影音專區
 
 
善的迴旋
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可以帶給別人幸福的機會,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舉手之勞,每一個小舉動卻可以像骨牌效應一般持續發揮影響力。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會落入困境,所以何不在能夠盡力付出的同時,提醒自己同理他人的遭遇。當我們接受他人的好意時,用不同的方式將得到的感動化為行動,從自己開始,把愛傳出去。
 
 
無名英雄-施比受更有福
男子每天過著相同的日子。踏過相同的路,看見相同的景色,遇見相同的人。唯一不同的是,男子每天都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不吝給予自己所擁有的。時間過去了,他還是一樣,既沒有得到財富,也沒有得到名譽,但是他得到周遭的人對他的信任和感激。雖然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雖然沒有知道他是誰,他卻有了愛並且很快樂。
 
 
三位德國學生帶給流浪漢的美麗驚喜
三位德國學生在街頭分享了他們的音樂、友誼和熱情,當大家都匆匆從流浪漢身邊走過,他們卻停下腳步並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善意,在短短的四分鐘之內,改變了原本的場景,不僅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更打破我們往往先入為主的判斷,其實只要人人都分享一些自己的時間和關懷,即使只是一個音符、一抹微笑,世界上最微小的角落都將因此變得更美好!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博雅教學館4樓
網址:www.lec.ntu.edu.tw
電話:+886-2-3366-1755
傳真:+886-2-8369-2304
E- mail:life@le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