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1社會學年會 活動預報學術新訊本期專題活動報導系學會聯絡我們

-最新訊息-


˙[學術活動]延世大學、神戶大學來訪交流研討會 2010/11/12-13
 

The IOS-NTU-Yonsei-Kobe Joint Symposium of Young Sociologists

Venue: room 401, Sociology Department, NTU

Date: November 12-13, 2010




Cosponsors: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wa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Yonsei University, Korea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Kobe University, Japan



˙[愛滋貳伍,愛在台大]歷史回顧攝影展
               ──讓我們以靜態的角度回顧這整個動態的25年

◎社會二/陳琬涵

  愛滋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從1984年12月台灣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感染者開始直到現在已經25年了。這個對大家而言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名詞在這段時間內一再的被提起,關注,或許是一個基金會的成立、一個療法的嘗試、一個法條的推動或是一個愛滋病患自主推動的活動,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正串連起了這整個25年的歷史。

  「愛滋病是怎麼傳染的?」、「親密的接觸會感染愛滋病嗎?」、「跟愛滋病患住在一起危險嗎?」……一股腦兒浮現出的問題或許大家都有思考過,我們所害怕的是到底自己會不會受到影響,但,有沒有去細想過當事人們的想法呢?從二十五年前開始,一些感染者必開始將自己的心情及際遇表現在他們的文字、影片或是圖像上。一張張的作品、一幕幕閃過的情景,是他們所真正經歷過的一段故事。二十五年後的現在,我們將可以透過這些媒介,清楚地看到這綿延不斷的思緒所構成的回憶及真實,一起回顧這段過往。

  這場【愛滋貳伍,愛在台大】歷史回顧攝影展於2010/9/28-10/9在活大103展示室舉辦,讓台大眾多老師、同學們一起見證了愛滋病在台灣25年間所發生的故事。

主辦單位:台灣大學社會系系學會、人類系系學會
協辦單位:露德協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權促會)

 


-系學會專區-

夏末,是新生的季節

  今年夏天,在唧唧蟬聲中,系學會舉辦了一連串的迎新活動歡迎社會系的大一新鮮人們,內容包含北區中區及南區的小迎新,讓大一同學提前認識台大的校園環境以及認識系上朋友和學長姐;又系上的學長姐也與工科海洋學系合作,在開學前的那個周末,舉辦迎新宿營的活動,讓大一同學彼此更加熟稔,也藉此機會認識別系的同學,拓展人脈。在進行這些活動中,去舒緩學弟妹開學前對於大學生活的不安。

  以下有些當時的照片,就讓我們一同分享吧!

北中南迎新活動

  這次的迎新手冊是系學會蒐集了前幾屆學長姊的智慧結晶,和新增許多有用的地圖或導覽等,相信可以給學弟妹更完整的校園資訊,幫助他們更快融入台大人的生活。而這次的迎新手冊封面也是特別設計過的,予人明亮大方的感覺,讓新生們也能確實感受到我們社會系大家竭誠歡迎的熱情!

  中區小迎新中區小迎新,即使人不是很多,學弟妹只有四五個人,身為大二的我們還有大三的學長,在暑假的空閒時間中,選擇來到一中街參與中小迎,大家都很親切、熱情,即使當時外面下著小雨,我們還是快樂的來到中一中繼續聊天!

迎新宿營

  暑假的最後一個週末,如果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的話,迎新宿營會是個很好的選擇呦!大二的同學準備了近一個學期活動,只為給學密妹一個暑假完美的句點,並迎接新生活的開始!

  看看大家快樂的交談著,在小叮噹科學園區舒適的環境,儘管上頭有夏天的太陽在烤著,最重要的是和同伴們在一起的時光!看大一們如何齊心協力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考驗,將彼此的心緊緊繫在一起!




-系史專題-

     第一次看見「社會」

    - 貧戶複查與社區調查


社研二許躍儒

  
「我還記得有一次拜訪三重一戶貧戶,六十幾歲的母親照顧他四十多歲小兒痲痺的兒子,住在一個鐵皮棚子裡面,」即使已經過了四十年,蕭新煌仍清楚的回憶起當年參加貧戶調查的經驗。「因為他不知道申請貧戶補助,我就去幫她申請。」

  
對許多早期社會系的學生,「貧戶複查」是在社會系印象最深的回憶。1965年開始,台灣省政府委託各大專院校社會系的學生,在暑假的時候探訪登記在案的貧戶,看其是否符合貧戶資格。

  「
各區公所直接審查當地居民生活,易受人情包圍,難獲實效,」當時台北市社會局局長黃宇元在受訪時表示,「青年學生有正義感,態度也較公正和超然,加上服務的熱忱,可以在短期內,獲致真實而可靠的結果。」透過青年學生的實際探訪,在那年台北市就掃掉百分之四十一的「假貧戶」(1966/08/19,聯合報)。

  
對政府來說,聘請大專生掃除「假貧戶」是節省開銷的妙計。不過對於參加訪視學生而言,卻是讓他們真正「看見社會底層」的一次震撼教育。

  「
我大二參加的時候是屏東和高雄縣的調查,對很多人來說是第一次出遠門,」當時參與調查的章英華,現在已經是中研院人社中心的主任。「我被分到來義鄉和春日鄉,從來義到春日,還是村幹事騎著腳踏車載我走河床一路過去的。」由於交通不便,社會系的男生常常一人負責兩個鄉的貧戶,光是走到下一家,就可能要走兩三個小時。

  「
有一次走了三個小時到一家貧戶,走到頭昏眼花。結果貧戶請我吃稀飯,內心真是很感動。」蕭新煌認為,就是在那個時候讓他感受到人情冷暖。透過貧戶調查,早期社會系的學生親眼看到社會底層樣貌、看到有感情與痛苦的人們。這也影響到後來蕭新煌老師在開設環境社會學時,十分強調同學必須透過眼睛去「體驗」社會。

  
當時台大、政大、師大、中興四所大學社會系輪流在全省進行貧戶複查,人力不足時還必須透過救國團系統募集。每年暑假,幾乎全部社會系的學生都參與其中,而大家一起睡大禮堂、喝酒聊天,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向心力

社區調查


  早期社會系其實經常參與這樣的集體社會調查,除了社會局委託的貧戶複查之外,社會系自身也舉行不少社會基礎調查。最重要的,莫過於1964年間,由龍冠海教授所主持的古亭南機場調查。

  「
根據我們的估計,每區調查費用約需台幣二十萬元。這筆款項我們政府方面無法補助,乃由內政部社會司代向亞洲協會申請援助。我們將預計計畫送過去幾個月之後,迄去年七月底乃得通知,僅得其批准八萬元。」翻開斑駁泛黃的書頁,調查報告的前言寫到這段篳路藍縷的過程。然而龍冠海教授仍然克服萬難,動員社會系的全體師生參與調查,並由台大社會系名義發表調查報告

  
調查的範圍包括古亭區的人口、職業、教育與文化組織、醫療組織與娛樂組織、房屋概況等等。調查以抽樣問卷、實際探訪為主,詳細地勾勒當時古亭區的社會基本面相。

  
陳東升教授提到,早期社會系受到芝加哥都市社會學的影響,對比於農業推廣系關注農村,社會系更專注於都市問題。時逢大量外省移民湧入台北,整個居住環境不佳,亟需相關的調查研究。不過在當時社會氛圍的影響下,芝加哥學派的微觀互動論與批判色彩在移植過程中,被悄然地抹除了

  
然而這仍然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根據當時報紙的記載,「大學生們不斷得作家庭訪視與印發宣傳小冊、放映電影等方式,對實驗社區內的居民進行宣導。」(1973/10/18,聯合報)而口音不通、答非所問、誤以為情治單位等問題,都使得調查過程倍加艱辛。

  
除了古亭區社會調查報告,龍冠海教授還帶領社會系師生,陸續完成了《台北市社會基圖》《台北市中小學教育概況》、《婦女就業態度之研究》等報告。而1971年,保釣青年們提出「向社會進軍」的社會調查隊的構想時,社會系的師生也參與問卷設計與調查。

結論


  早年社會系的歷史,就是由這些各式各樣的調查報告所構成。不管是教師的研究、學生的暑期活動,都與這些調查緊密相連。透過一份份的問卷調查、一家家的實際訪查,社會系的師生們彷彿更深入地進入到社會的肌理中,並且付出關懷。

  
不過在1970年代,專職的社工員取代了大專生的暑期訪視;美援的結束也宣告這種大規模的社會調查不再有資金來源,社區調查作為一種研究模式逐漸消散於歷史的煙塵中。不過對早期的社會系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最有組織的「體會社會」的難忘經驗。


活動報導

 第一屆愛滋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提供

 

  今年夏天,第一屆愛滋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於七月三十一日週六由社團法人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主辦,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台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合辦,於台大社會學系館圓滿落幕。如下為會議內容紀錄由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大方提供,本報節錄部份刊登。


  活動開場由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鍾道詮助理教授帶來主題演講─「從信念行銷與知識權力觀雙元角度檢視權促會『年度五大新聞選拔』的意義與限制,並邀請到資深愛滋工作者擔任主持人,媒體工作者周富美小姐、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先生以及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擔任回應人。首先跟大家討論人權維護與概念行銷,鍾教授分為四點來進行討論,一、愛滋與人權:若人權放諸四海皆準,則不需要人權運動;二、愛滋與污名:人的理性會被社會價值觀改變與影響,教育宣導的做法值得參考;三、傅柯的知識與權力:誰掌有知識權力?而人權又是誰掌有?四、社會行銷:權促會以人權概念來行銷,但進行信念行銷不能單憑熱情,需要先冷靜思考分析在行動。最後綜合分析部份,將已發生的情形和未發生做區別,針對已發生的進行分類;侵權者(公家單位為主)的看法以及被侵權者(感染者、同性戀、用藥者、外配、家人)想法分別是如何,侵權者是用另一套價值觀來執行,而社會大眾對侵權的評斷價值又是什麼?最後回歸主題,五大愛滋新聞選拔的意義又為何?


  主持人張維表示,健保IC、關愛之家、雞尾酒療法的出現,使得人權維護發生變化,與媒體報導產生糾葛。接著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回應道,一、對於五大新聞的意義,提出人們是善忘的,希望相關事件有再次被討論的機會,而不是在媒體洪流中曇花一現,因權促會不擅長用個案搏版面,所以用五大新聞呈現,剛開始的確有媒體報導,後來卻不再聚焦,而變成與其他事件做連結。另外,人權涉及法律政策,除非是個案故事,否則被報導的機率很低。二、系統性的分析主體應該是學校,而不是NGO工作人員,動能素材皆在日常生活中。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則認為,如同施打疫苗,社會不正確的概念再打疫苗,加強大家的免疫力;人權是爭取來的,媒體要的東西也改變。同時人民的觀念多年來有不斷的再改變,我們應努力達成集體共識:目前說法、想法、做法分為三個面向,做法有法規可循,但想法就要再努力。另以個案方式來看我們的努力,建議以歷年就學權為例。媒體要的是爆點,即放煙火與連珠砲的做法要相輔相成。中央政府是否需要這樣的提醒?目前還缺的,可以在修法來改變。愛滋人權關注的部分要補強於隱而不顯的感染者要再努力以及再提醒該等人的自覺,而感染者的犯罪化是否予以否認。最重要的是,獲得善意回應就是最大的winner。對此,媒體工作者周富美提出李錦章的報導---藥害救濟的提倡者以及小咪的故事來做回應,並表示愛滋孩子就醫、就學、安養將是未來十年的重點。


  下午NGO論壇是唯一開放媒體記者朋友參與的場次,主持人邀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柯乃熒副教授以及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理事喀飛先生,引言人為資深愛滋工作者祈家威先生、張維先生,及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國際事務部巫緒樑主任。首先祈家威提出他認為目前民間NGO對於愛滋運動的作法上還是比較保守,他說現在因為存在著成見的框框限制了處事的態度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會減弱NGO的行動力,並且分享他過去做社會運動的經驗,他認為當時的他比較不受刻板印象的影響,因此還算是有行動力去做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勞師動眾的抗爭、遊行,只要個人肯願意動起來就可以有改善。他也分享了過去台灣在防疫上的經驗,最後他強調要突破刻板印象,才比較能有效率的解決問題。喀飛回應,祈家威關注愛滋所做的行動影響了很多人,過去運動的經驗是很寶貴的,對未來有反省以及參考的價值,有些事情、政策需要拉長時間來探討及討論。而下一個引言人張維,則在組織化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張維分享當他受到很多不平等的對待時,他都會思考人的本質,談論如何擁有生而平等的權利,因為生命遇到了愛滋,而開始有了一些想法,開始在思考自我的內在狀態,以及人生脈絡的反應和回饋。而愛滋運動的危機,自從雞尾酒療法之後,感染者的生活品質開始被重視,但是感染者的主體性都被包裝在NGO之下並沒有開展出來,很少看到一個人出來要為了自己的權益爭取,大多都是由NGO代言,他認為這是一個危機,現在到底還有沒有愛滋運動?這個empower有出來嗎?該如何思考這個族群的empower可以出來。柯乃熒回應主體性越來越缺乏,到底什麼是我們的主體、訴求?這是我們應該要繼續思辯的。巫緒樑認為以台灣愛滋政策對不同族群的標籤化來討論,不同的標籤化會對防治政策有不同的因應。最明顯的就是同志和外籍族群。他也提到MSM詞界定的問題,他發現在台灣MSM是一個混用的狀態,原本MSM本來應該是一個行為的名詞但是現在卻被用在身分認同上,這是一個錯誤的用法。此外在外及感染者的部分,台灣政府是以一個外人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感染者,當我們用外人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感染者時,自然就不會給他太多資源。我們不應該用這種你我、外人的態度來看感染者,應該是要以一個人來思考。


  最後綜合論壇的部分,由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為我們主持。這次的研討會非常感謝協辦單位台大社會系、台大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台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整個研討會下來都是在鼓勵台下的人要與台上的人互動,台上的人都是很長期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人。在這個場次中大家對於今天討論的東西,是否認為有存在的價值作了一番討論;以及整體的感想。秘書長林宜慧說到當初想要辦研討會是因為愛滋這個東西本身是疾病,是病毒,過往太多的學術研討會都只提供醫療領域,所以在討論過程很感謝老師們的建議,將主題定為愛滋與社會,內容比較著重在社會科學的部分,以及回到人回到感染者這個主題身上,實際上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希望用學術的系統來做一個呈現。以下則是部分與會者對於參與本次會議提出的建議與心得:


-北市立聯合醫院主,任莊苹:當時看到海報logo時很有感覺,二十五年台灣愛滋這樣子一路走下來,在座可能也有一些跟我一樣超過十年以上經驗,對於今年在這裡參加全場過程,聽到的每一個故事和新聞都有這樣的感受,我也覺得不需要每一年都辦這樣的研習會,但也許可以增加多一些對話的機會,這是一個很值得做的事情,各類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聽到不一樣的東西。另外我對於今天大會有個小小的建議,一天的感受下來,聽了一些海外或是監所的問題,我會感受到今天的研習會有有一點點大小眼的感覺,我覺得比較強的東西可能還是在同志這個部分,而同志在愛滋裡頭還是權益比較高的一群,也許對於用藥的人或是外籍配偶在整個基本人權上頭就已經是更弱的一群,建議可以把外籍監所的議題放入。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老師蔡春美:把重點放在研討會研討的部分,我覺得很難得大家今天關注這個議題,一起聚集在這個地方,如果說目前我們重視時事議題,接下來就要部份補助了,在場的所有人我們同不同意,我們每一個人的想法、概念,那就是一個研討,我們帶著學術的背景、經驗的背景來討論這個議題,我相信內容是非常漂亮的一個活動。非常謝謝權促會以及在座的朋友。


-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先感謝海報的製作的工作團隊。我們這十幾年老戰友應該是聯盟成立的時候,因為個個去跟疾管局講的時候,都不知道要用誰的立場,如果講得比較大聲就會變成黑牌,其實我覺得變黑牌有時候要比較彈性,我很佩服祁老大講的,主動積極,有時候誰當砲灰誰在後面支持,用不同的策略,因為我覺得小眾就是媒體。我回到剛剛的話題,剛剛講說要不要續辦,我覺得今天講的學術,這些東西是需要累積的,剛才有一些上台報告的說他找不到資料,所以就自己來做了,我覺得我們跨部會單位有時候可提供讓愛滋的論文一直產出來,也許五年再來回顧一次。目前我們真的很擔心部分負擔接下來要怎麼辦,這不是供應的問題,我覺得背後還有隱藏歧視的東西在裡面,這個東西很需要大家繼續發酵,需要行動了。


-王麗玲:我一直認為社會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應該要加入學術研討會,因為術是技術是工作,而不是數據這件事情。這一次很高興能夠參與,也認為這麼多人的投入應該要印出論文集,所以我就馬上寄信跟宜慧說可以募款贊助,剛剛聽了外配跟AIDS讓我非常感動又生氣,我不知道台灣對於人還分那麼多問題,我看見了監所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但是桃園女監還算幸福,但我看到外配覺得非常地難過,我覺得如果明年還有所謂的什麼會,權促會可以透過網路針對一些議題更為公開,讓更多人可以討論。


-雙和醫院,陳嘉新醫師:我其實本來對愛滋的議題是關切藥癮的部分,因為愛滋減害的關係慢慢又跨過來這邊,我相信用有沒有感染愛滋病毒來界定一個族群的話,一定會忽略族群內部的歧異,就好像台灣社會一樣,我們會忽略它有階級、有性別、有族群、有地域等等不同的差別,我想這樣的歧異化希望在未來的討論會能夠把不同的聲音帶進來,一開始可能有點困難,以藥癮愛滋來講,目前只有愛滋權益促進團體,沒有單純藥癮的促進法,我想這一族群又更不容易被突顯出來,減害好不容易讓他們有翻身的機會,如果受到的注目又減少,我相信這群人又會慢慢的低下。我希望不管是人權、對感染者的人權或其他跟我們一樣受到社會歧視、被污名化邊緣化的人能夠伸出比較多社會資源,集結起來成為聯盟,讓弱勢族群發聲,或許未來能做一些不一樣的改變。


-台大社會系,吳嘉苓老師:愛滋研究在國外是一個非常豐沛的研究領域,但在台灣還在耕耘,相信這個能量的彙集可以促發更多本土的知識生產,凝聚更多本土力量,另外我要謝謝NGO願意跟學術團體合作,今天的討論我發現給予非常多的刺激,不管是發表論文或是回應,節奏都快而明顯,也有很多明確的部份,希望學術和實務和政策可以有結合。



----------------------------------


 京都大學x台灣大學交流活動


財金四
邱韻芹 

  2010年台灣大學社會系與京都大學社會系交流參訪活動,由學長精心準備的台北城與台灣大學簡報介紹揭開序幕。或許是由於這回京都大學的日本同學們都是女性的緣故,一開始實在有些因不熟悉而起的陌生感。但在校園導覽的過程中,透過雙方校園與學生文化的問答交流,大家已然建立了初步的認識。

 

  次日,在簡單隆重的開幕儀式後,來自京都大學的Hiroshi Tarohmaru教授向大家介紹日本社會學的社會學(Sociology of Japanese Sociology)。他以數學社會學(Mathematical Sociology)的量化方法與理論來分析近年來日本社會學界的學者性別、研究領域與研究方法的個別分布與相互關係,也讓我們瞭解在特定的擴張與發展脈絡下,日本社會學是如何走向百花齊放的次領域發展;例如關於社會福利、傳播、資訊與象徵符號、家庭、文化與世代差異等等題目,就是日本社會學者關懷的研究核心。最後,雙方的師生也在問答時間中,從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取向等方面來討論兩地的社會學發展,內容十分精彩。

 

  緊接著登場的是本次交流參訪活動的重頭戲,我們分成小組,從都市改革、食物政治、工作認同、媒體文化、家庭與宗教和性別議題等角度切入台灣或日本社會,發表各自的研究觀點。其中,Kanae Takahashi同學對日本傳統住屋的研究以及Maeda Manami對日本觀光產業與地區文化之間的互動觀察都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這些研究讓我們回頭檢視台灣社會中空間形態與傳統生活方式的保存狀況,也在對照與反省之中讓我們體認到,曾經習以為常的新舊內外文化競爭與傳承歷史,其實在在具有強烈的文化特殊性與研究發展性。而台灣同學批判力十足的敏銳觀察,也受到京都大學師生們的高度肯定。

 

  綜觀而言,日本同學們的研究關懷偏向鉅視面,多從國家或地區的統計資料著手,讓我們取得關於研究對象的基礎理解後,再開展敘述性的論題與研究結果。而台灣同學們則通常選擇特殊現象作為研究起點,仔細推敲其間各種制度與人群的互動關係及發展,以求解釋、補充或推翻既有理論。此外,從兩地學生多樣化的論文主題中,我們也能看出在不同文化和教育環境中所形塑的研究傾向。我想,在文化差異間彼此學習、激發靈感的學術交流過程,正是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除了正式的學術討論之外,歡迎晚宴和隨後的台北城市之旅也讓兩地大學生對於彼此的日常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與體驗。當我們以為世界已經隨著全球化的腳步日趨同質之際,其實各地的人群活動仍然保有殊異的樣態,充滿活力地向前邁進。小從穿著打扮、課餘活動,大至城市地景、性別關係,我們在日本同學們連串的問題與驚奇聲當中重燃了對於這座城市的好奇心;而來自不同原鄉或領域的台灣同學也提供了多元有趣的回答,讓大家試著從更完整豐富的角度來觀照異質的台北生活。

 

  誠如大家在閉幕的圓桌論壇上所言,台灣和日本在部份重疊的基礎上成長出不同生活風貌,而這正是社會學的旨趣所在。當我們透過不同生活經驗來回審視自己和與他方社會,事情就變得充滿謎題、帶來無盡想像和對話空間。

 

  我們感謝系方、所有教授和工作人員對交流參訪所付出的努力,其實,當我們在彩排研究發表、老師仔細地提供建議以及改正簡報內容時,學習旅程早已展開。「有一天,我確知我正處在這個城市的心臟地帶。是一種直覺,我來到那張地圖的中心,兩條對角線的交叉點上,點被塗黑,加上蕓狀邊,成為花朵的形狀,與鄰近的聚落,維持著不規則的星芒的距離。」

 


-意見廣場

水果妹錯了嗎?

淺談台大水果節相關爭議


◎社會四/陳伯豪(性平會學生委員)               


  近日台大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及醫療中心舉辦「臺大水果節徵選水果妹活動開跑」,其活動目的雖為「推廣十大水果好處與推廣全民吃水果健康活力滿滿滿」,然其選拔內容卻莫名的加入對特定性別之限制無論是活動標題「徵選水果妹」,海報內容的「妳」、「水果妹」,海報圖像的暗示一再再顯示此活動僅供女學生參與:很顯然,校方在活動的舉辦只有女性可參加徵選及福利的施與只有女性可獲獎金已違反性平法。


  學生會學術部向保健中心反映時,回應僅為因為經費不足固依此辦,此說法完全不符合性平法所謂「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可為合理之差別對待。」此活動顯然已違反性平法第14條:學校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評量、獎懲、福利及服務上之差別待遇。但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不在此限。然而,面對活動的疏失,保健中心卻無任何正式回應,反道四兩撥千斤的表示遭到「性平會關切」,所以取消活動。


  而從NTU板的討論看來,很顯然同學們對於整個過程的認知與事實的真相之間存有一定的落差。首先,性平會並無實權可以干預行政機關的任何活動,其所在功能是對有違性平法之事項進行調查與決議懲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該活動被人以為反14條申訴時,性平會必須盡到告知義務並招集會議決定是否進入調查程序。然而保健中心之主管機關學務處在被告知後便和保健中心「溝通」,最後自行決議取消活動,這整個過程是非常莫名其妙的---首先,為何由學生代表的學生會向保健中心反應時,得到的是個隨便搪塞的理由,但是一由上級的行政官僚出面就有那麼「積極的作為」;其次,性平會只說要調查這件事情並沒有說他必然違法,若保健中心不是作賊心虛,何必緊鑼密鼓上網公告,更妙的是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因違法受懲處為避責而停辦,在聲明中竟然對此隻字不提,佯裝一副好像備受壓迫的小媳婦一樣處處可憐(這比喻是否有性別刻板印象之嫌)。


  而對於事件評論更是跳出一堆令人咋舌的台大「名教授」們大放厥詞:黃光國認為,選拔沒要求學生穿泳裝或裸露,也沒把學生當做商品,然筆者好奇他難道不知道大部分香港妓女性交易其實是不脫上衣的?更何況在保健中心所明言「水果妹可以吸引更多人參加活動這樣的企圖下」,所謂的「更多」不就是透過學生出賣他的青春與肉體來換取的利潤嗎。林火旺則痛批學生要有學生樣,以及選秀的物化行為,然而究竟學生樣是什麼?活大都可以推銷情趣用品了,靠姿色靠才藝推銷個水果很過分嗎,更何況這活動本身就可以是個多元且自我實現的過程,而被物化本身根本不是重點,其令人真正在意的是「只有/只要女人可以被當作交易對象」且「往往是特定形象的女人」兩種結構再製。


  活動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提供想要和女性一樣做身體的男性學生相同之權利,並且剝奪希望透過出賣色相換取獎金餬口的男同學之參與機會(有趣的是,似乎沒有男同學認為這是一種歧視,這是否也正好證實了男女雙方在社會結構中不對等的關係呢:畢竟只有女人才會做這種被看的、近似酒促的工作),此外,不可否認的,有不少女性表示對於此活動感到不舒服,究竟是這些女生神經敏感,亦或社會現實經驗的不平等造就這種不舒服感受。我想,只限女性因而再制性別結構,是歧視女性;無理由對男性行差別待遇,是歧視男性。然而,無論外人如何看待該活動,或許保健中心還是認真面對一下究竟自己為何「決定停辦」做個說明會比較負責,而非隨邊拉出性平會做擋箭牌模糊事件因果關係。


------------------------------

* 您是否有滿腔的熱血意見,而無處發表呢?每學期寫了半天的報告,可惜交完就被打入冷宮呢?舉凡新聞時事評論、公眾議題,甚至於學校系上遇到的疑難雜症或、期中末報告,本報提供各位一個發表交流的空間,歡迎各位投稿呦!投稿請寄ann1330822@gmail.com,於標題註明「社會系電子報投稿」並於信內包含作者、題目、本文,感謝您!


[CONTENT1]


[CONTENT2]


[CONTENT3]


[CONTENT4]


社會系網址:http://sociology.ntu.edu.tw/
系學會信箱:socialsa2010@gmail.com
本電子報每月一刊,月初發刊,歡迎各位踴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