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十二月 號 NO.6
【最新消息】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與數位典藏之推廣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  歡迎報名
【GIS專欄 】 簡介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共衛生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計畫」 
【交流園地】 地理資訊融入小學就這麼簡單/學習和問題相處
【書味相投】

在人生地圖的「邊境行走」

【地理時事】 中橫西寶植樹 菜園變綠林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與數位典藏之推廣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歡迎報名
  • 會議時間:99年12月11 / 12日 (六、日)
  •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館第二會議室
  • 研討會網站:http://indigenous.teldap.tw/conference/index.php
  • 線上報名網址:http://indigenous.teldap.tw/attend.html
  • 舉辦單位: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 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簡介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共衛生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計畫」(*註1)

文/ 溫在弘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一、計畫源起
  地球環境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能夠真實描述其地形特徵、水文過程等空間現象,並利用電腦科技建立各種地理資料庫間之關聯性;因此,早期發展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領域主要為土地利用監測、自然資源管理及環境資源保育等,近幾年因為電腦技術的快速提昇以及資料處理計算運算進步,再加上各項硬體設備不斷推陳出新且價格便宜,間接地使GIS之應用更為廣泛,因此將真實世界中各種重要的現象與事件轉換為數值資料,並結合相關數位圖資後進行空間分析與評估,即已成為當今社會經濟與衛生政策決策所必備的工具之一。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共同發展出公共衛生地圖及相關計畫方案,以加強根絕在偏僻、窮困地區流行的龍絲蟲病(guinea worm disease)。該計畫是利用電腦直接觀察到疾病群聚的狀態,監測新發生的傳染個案以及再度被感染的村落、確認危險族群,以及協助執行設定特定目標及具成本效益的介入策略。這個計畫主要利用地理資訊科技來加速控制某種疾病以提高防治與介入成效。自1993年後,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及電腦繪圖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可針對某些流行性疾病防治措施的重要工具,如已根絕的蟠尾線蟲病(onchocerciasis)、致盲的結膜炎(trachoma)、非洲的錐蟲病(trypanosomiasis)、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小兒麻痺症(poliomyelitis)以及瘧疾(malaria)等。

 

二、計畫目的 

   「公共衛生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計畫(Public Health Mapping and GIS programme)」係世界衛生組織為了發展地理資訊系統及電腦繪圖的技術,用以來強化在地區、國家及全球等各種不同空間管理層次的衛生當局,協助提升各對於傳染病防治及執行公共衛生方案能力的專案計畫辦公室。因此,該計畫之目的主要在於致力發展免費且易學易用的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軟體來進行空間資料收集、管理及地圖繪製等,強化區域或國家對於疾病監測及防治策略的規劃與執行;並且發展網路版的電腦繪圖系統,以快速的電子化監測系統來強化管理、分析及監測全球性重要的傳染病疫情。目前該計畫已經結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區域及國家辦公室(Regional and Country Offices)、會員國以及聯合國及雙邊互惠的夥伴(UN agency and bilateral partner)、研究機構及世衛組織所轄之合作中心及私部門間形成一全球夥伴的關係。其合作的模式不僅是包括國家層次,也包括區域性及全球性。該計畫的全球合作網絡亦已經逐漸形成,其成員包括來自世界超過80個國家致力於倡導公共衛生地圖的行政官員。這些合作夥伴協助世衛組織來指導各國的衛生部門,利用地理資訊科技來支援公共衛生計畫的推動,並提供跟GIS有關的技術服務及產品,協助發展當地主要的地理資料庫,亦包括社區與醫療照護的地圖繪製。以下將針對該計畫發展出的三項重要工具:(1)衛生製圖軟體(The HealthMapper)、(2)全球衛生地圖集(The Global Health Atlas)以及(3)遠距現地資料收集(The remote field data collection)來進行介紹說明。

 

三、空間製圖工具發展與成果

 

(1)衛生地圖GIS應用軟體:HealthMapper
  HealthMapper是世界衛生組織發展用來進行監測及地圖繪圖的GIS應用軟體(如圖1)。主要目的在於能夠符合在國家及全球尺度上進行傳染病監測之需要。HealthMapper專門為公共衛生人員設計的一種易學易用的空間資料管理與繪圖系統,這個系統可以進行流行病學及介入方案資料的標準化、資料收集及更新,以及利用地圖、表格及圖形來提供一個即時的資料視覺化功能。該應用系統以內件一組基本的地理、人口及健康資訊,包括社區的所在地、醫療及教育機構位置、道路可及處、乾淨水源的可近性,以及人口數據。目前該系統已經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所有區域超過60幾個國家使用。應用於主要的傳染病防治,包括:根絕的蟠尾線蟲病(onchocerciasis)、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龍絲蟲病(genuie worm)、天花(Polio)及瘧疾(malaria)等。該系統於2003年支援愛滋病及性傳播傳染病(HIV/AIDS/STIs)、結核病以及疫情爆發的緊急應變等。目前該應用軟體可直接從世衛組織網路免費下載(*註2),該系統內建非洲的馬利共和國(Republic of Mali)的範例資料提供示範操作。若要使用到其他國家的資料庫則必須遵守世界衛生組織規範的相關資料版權合約即可下載。   

1衛生地圖軟體分析瘧疾的地理分佈及季節性趨勢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2)全球衛生地圖集(The Global Health Atlas) 

   「全球衛生地圖集」係世界衛生組織啟用的全球第一個傳染病地圖集系統(如圖2)。該系統是建立在HealthMapper上的一個功能模組,是一種可用來監測和控制傳染病的工具。目前該地圖集內總共有超過20種傳染病及300種以上的指標。該地圖集只要在統一規格的使用者介面即可將所有分析、資料標準化及每個國家、地區或全球層次的資料,針對特定疾病進行資料標準化及統計。該系統內的分析及解釋乃是透過其他人口、社會經濟情況及環境因素支援。透過這樣的運作,疾病地圖即可以明確地指出影響傳染病傳播的多種決定因子。該地圖集可展示各別疾病的盛行率、危險族群所在地、抗藥性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的地理分布等,例如:從地圖中可透過監測特定國家天花監測的狀況輕易地看出哪些村落感染龍絲蟲病(genuie worm),到非洲哪些省份對瘧疾特效藥chloroquine有抗藥的反應。 

圖 2「全球衛生地圖集」的使用者查詢介面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此外,在地圖集內的互動設計可以讓使用者選擇不同其他的資訊,包括:醫療機構或學校的地點、安全水源的位置以及公衛介入方案的區域。為了能夠讓使用者撰寫報告,資料可透過圖形化及表格化方式呈現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統計數據,也可以分析時間序列資料,即進行某種疾病的跨國比較或許多疾病的跨國比較。該地圖集亦整合電子化疫情監測系統所收集的國際疫情資訊,例如:FluNet(流感疫情網)、 DengueNet(登革熱疫情網),以及RABNET (狂犬病疫情網)。這些監測系統都是透過遠端資料登錄隨時更新疫情資訊,而這些國家的監測主管機關或機構都與世界衛生組織有合作關係。

  由於上述的特點,「全球衛生地圖集」協助世界衛生組織及其會員國建立一個新的監測工具來對抗傳染病。即使對電腦科技的操作並不熟悉的使用者,仍能夠透過這個系統來空間視覺化及分析許多疾病的傳播狀況、影響因子、趨勢及其之間的關係。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提供世界衛生的統計線上資料庫,這些資料庫也是建立在「全球地圖集(Global Atlas)」的系統平台上,這個資料結合世界192個國家超過50個世界健康指標。  

 

(3)遠距現地資料收集(The remote field data collection)  

 

  為了能夠支援遠距的現地資料收集的工作,世界衛生組織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進行繪圖及追蹤社區層次的傳染病。全球定位系統目前已被世衛組織的相關研究團隊應用於蟠尾線蟲病(onchocerciasis)、非洲的錐蟲病(trypanosomiasis) 及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目前這個系統已經被用於當疾病爆發大流行時,可以快速地繪製通報及死亡個案。利用掌上型的數位助理電腦系統及繪製地圖的軟體,目前已經可以用來收集空間資料及繪製地圖,以便進行疾病即時的監測及分析。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想要利用新興的GIS工具與軟體,不僅是希望能夠提供根絕或控制疾病計畫監測使用,更可以提供一個對於新興疾病或未知疾病的監測、確認及應變的早期預警系統。 

 

 

 

四、傳染病疫情防治的應用實例

 

(1)龍絲蟲病(genuie worm):世界衛生組織HealthMapper可以讓國家的計畫有系統地追蹤每個村落;快速地確認新的被傳染或再度被傳染的村落;快速地察覺依些可以快速處理及控制的個案;有效地鎖定那些需要的社區,評估監測根絕的成效。

 

(2)愛滋病(HIV/AIDS):世界衛生組織得以用來監測及分析當今HIV/AIDS/STIs的地理分布,並支援在國家層級、地區層級適當的監測、預防及控制的方案發展。HealthMapper被視為可提供一個HIV/AIDS改善資源計畫及分配的決策工具,並提供世界衛生組織及其會員國這方面重要的全球性資訊。第一階段是繪製全球HIV保衛的監測站的疾病個案,人口分佈以及鄰近主要道路的狀況進行結合。第二階段則是將跟醫療照護資源、性行為及對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的有抗藥性資訊進行整合,並能夠發展出易用的使用者介面提供查詢。

 

(3)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世界衛生組織利用HealthMapper作為消滅淋巴絲蟲病的標準計畫及管理,使用這個系統的國家已經開始預估在各個區域有多少疾病盛行率及確認要使用大量藥物的地區。這個系統亦成為不同國家或區域間標準化公衛介入方案及疫情監測指標的重要工具。

 

(4)全球疫情預警與反應(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隨著旅遊與貿易的國際化,全球性地流行病監測始能確保國際公共衛生的安全。世界衛生組織在1998年即確認了800種國際間認定重要的疫情,並且發展出一個完整的「事件管理系統(Event Management System)」來管理疫情爆發的重要資訊並確保重要的國際公共衛生學者兼有正確且及時的溝通,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地區辦公室、國家辦公室、合作中心及全球疫情警告及回應網絡的合作夥伴。世界衛生組織企圖整合「事件管理系統」及「傳染病全球地圖系統」以提供即時的疾病繪圖及追蹤新疫情的狀況。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希望能夠利用遠距繪圖工具及HealthMapper來支援確認及觀測疫情爆發的狀況。 


(5)瘧疾(Malaria):為了能夠監測瘧疾,必須仰賴資訊系統來強化地區層級的早期發現及應變的監測功能,並能夠與現存的醫療體系結合,以整合社區的介入方案、控制介入方案、公私立公共衛生提供者及合作夥伴的介入地區及資源,且不同的地區都可以使用該應用系統。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利用HealthMapper在全球瘧疾盛行地區進行公衛介入方案的監測。目前已經完成建立疫情追蹤資料庫,並結合流行病學的資料、公衛介入方案、危險族群及相關環境資訊等。目前國家層級對於瘧疾的控制已可透過使用該應用系統去確認危險族群、評估社區對醫療照顧的可近性、確認及監測控制的介入方案、監測對第一線藥物有抗藥的狀況、整合環境的資料、監測雨量的變化以進行瘧疾早期預警、評估灌溉系統及其他環境因素對疾病傳播的影響。 

 

五、衛生地圖計畫在各國的應用實例
 

1.印尼 (Indonesia):海嘯後的疫情監測  

  印尼在2004年12月遭受南亞海嘯災難後,惡劣的環境與衛生狀況容易引起傳染性疾病的爆發。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辦公室的「衛生製圖計畫」即時提供重要援助,這項計畫是在為了在進行受災家戶調查時,印尼衛生署向世衛組織區域辦公室所提出支援。該調查主要是要了解海嘯對人口健康的影響,並提供在健康相關部門未來長期復健與重建的方向。這項調查是由印尼官方的衛生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NIHRD)執行,其經費是由印尼的世界衛生組織辦公室所支應。區域辦公室協助內容包括:支援工具的發展以收集必要資訊、提供HealthMapper進階操作的教育訓練以及提供快速資料收集的GPS及個人數位助理(PDA)操作訓練。

 

 

2.東非國家 (East Africa):整合性疾病的監測

  東非包含衣索比亞、肯亞、馬拉威、烏干達等18個國家,這些東非國家的地理、氣候及人口相當類似,其疾病問題也類似。因此,這些國家聯合成立一個「東非整合性疾病監測網絡(East Africa Integrated Disease Surveillance Network, EAIDSNet)」的共同行動計畫,其目的是希望能夠降低該區域的罹病率及死亡率。這個網絡與非洲的區域辦公室合作,在東非國家也已利用HealthMapper來協助其疾病的監測,特別是這個網絡對於最重要的疾病亦已發展出一套地區資料庫及資料庫管理系統。

 

3.阿富汗 (Afghanistan):戰後重建工作的推動與進行

  近年來,恐怖攻擊所引發的戰爭造成阿富汗受到嚴重的創傷。為了順利進行社會、經濟、衛生、教育的重建工作,聯合國運用HealthMapper系統建置阿富汗戰爭地區的相關基本資料,包括:健康服務資源(例如:健康照護機構所在地點、機構內是否有檢驗室、因戰爭或地震所指定的健康機構);傳染病(例如:瘧疾、麻疹、肺結核、霍亂等); 地雷(未清除區域及受害者); 食物救援(有多少百分比需要協助);教育(教育機構的分布),這些資料均已整合進入HealthMapper系統以便查詢資料及跨時間及區域地視覺化資料。相關軟體系統的教育訓練亦提供給該國的公共衛生署以及其國際援助的夥伴。

 

4.尼日共和國(Republic of Niger):建立衛生資訊系統

  2004年,尼日共和國衛生部使用 HealthMapper作為支援該國的健康資訊系統。地圖化的介面強化了健康資訊系統的分析能力,將發病率、死亡率、公共衛生資源和健康照護使用情形等流行病學資料,建立成一套資料庫,並依據主要道路的可近性設立衛生機構,轉換成動態地圖,隨時追蹤疫情趨勢。

 

5.衣索匹亞(Ethiopia):瘧疾的風險評估

  衣索匹亞是第一個在國家及地區層級使用HealthMapper的國家之一。衛生地圖計畫與聯邦衛生署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使用該系統來支援該國的瘧疾疫情監測。從來自於East Shoa等九個地區來的瘧疾防疫官員已經完成接受訓練。第一階段的作業,包括:GPS的訓練來繪製村落和基本設施地圖;第二階段則是包括:為了監測及控制病情所必須做的繪圖及分析。這個系統也被用在國家層級上監測其他天花、肺結核及愛滋病。

 

六、結語

  本文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如何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在全球傳染病疫情監測與防治。我們可以瞭解有效的疫情防治應從「時間-地點」兩觀點同時切入,從疾病的不同嚴重程度之臨床表徵,掌握時間與空間型態上之相互關聯,才有可能進一步掌握疫情爆發前之跡象,並能即時進行早期預警,爭取更多的應變時間。一旦疫情防治有了這些新興電腦技術與工具,我們相信在未來對於不同介入策略的擬定,從資料分析評估各種傳染病防治成效與有效性、侷限性與防疫死角所在,尋找最有效的防疫之道,期能未來以地理資訊系統配合空間統計與電腦模擬,協助全球的防疫單位建立更健全的防疫網絡。 

 

*註1:本文內容的資料來源係參考世界衛生組織「衛生地圖計畫」官方網站:http://www.who.int/health_mapping/en/

*註2:HealthMapper官方網站的下載網址:http://www.who.int/health_mapping/tools/healthmapper/en/

 

 

地理資訊融入小學就這麼簡單

文/鄭麗娜  南港國小教師

       9月28日中午研發組長告知隔天在育成高中將舉辦一場「地理資訊在中學課程應用與推廣」的研習,我心想:育成高中?不就在隔壁?這麼近又這麼有趣實用的研習當然要報名!

        地理資訊在印象中就是那常常導航到迷路的GPS,我們國小老師面對國小學生時,要如何指導學生地理資訊相關知識或是如何用方便的地理資訊整合來製作教材,是我最期待的部份。在這次的研習中台大地理系的教授及助教非常熱心的解說示範,帶領大家一步步操作,著實獲益良多。

  首先教授介紹定位的相關概念、測量原理以及台灣使用的座標系統,讓大家對測量有基本概念,接著就讓每位學員實際操作。手上這台GARMIN Oregon 550t 手持式GPS的功能應有盡有,隨著教授與助教的步驟,很快的熟悉了操作方法。接著到操場進行實查,從確定衛星的接收、設定航點到拍攝照片,同時也記錄了我們走過的航跡。

 

 

 

 

 

 

  下午,我們將GPS中所記錄的資訊匯入Google Earth中成為地理圖層,並編輯地理圖層的說明資料,再將之儲存,使航跡、航點及照片在地圖中顯示(下圖)。雖然因為時間有限,內容不是很正確,但還蠻有成就感的。

(圖)當天製作的成品

 

  地理是一門有趣且實用的學科,以往傳統的地理教學以地圖為主,隨著資訊的發達與科技的進步,GPS的運用已經普及化,Google Earth也能整合各項地理資訊,身為老師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學習最新的資訊技術,並應用於教學上。中學的地理學科,有專章介紹地理資訊系統,每位學生可實際操作,以大地活動或設計作業來學習地理相關知識,可行性較高。而國小並沒有相關課程,也缺乏GPS等設備,要小學生野外實查是比較困難的,但還是能將之融入教學,讓小學生也能接觸學習。老師可先拍攝有關山脈、河流、地質地形、古蹟、建築物等照片,將之編輯於Google Earth上,再佐以內容說明,成為製作鄉土教學的教材,或是提供學生查詢資料,讓學生將地物和位置做結合,加強學生對家鄉的認識,並訓練學生的空間概念。其次可以指導學生使用Google Earth 來找尋自己的住家、學校和生活相關的地景,藉此了解座標系統,知道運用資訊的管道。這次的研習給自己一個期許,未來將之貫徹於教學中,為國小地理資訊教育盡一份心力。

      

 

 

---------------------------------------------
學習和問題相處

文/LCM  丹鳳高中地理教師

       愛因斯坦曾經這麼說:「並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這兩天在台灣大學所舉辦的高中地理科教學實務研習,讓我對於大師的這句話有了深切的體會。

        當我們想要成功地學習任何東西,除了努力之外,還要有個邏輯順序存在,才能學得好、學得快。而地理科一談到地理資訊這個主題,第一個要學習的是資料該如何蒐集,因為沒有基本的圖資,再強大的GIS軟體也毫無用武之地;當有了所需的資料,接著就能進行五花八門的分析了。所以,此研習課程也有個邏輯順序,第一天的主題為「地理資訊之資料收集」,第二天為「應用地理之GIS分析」,讓我們清楚自己學習的重點在哪裡。

 

 

 

  第一天的課程由賴進貴老師指導。首先是GPS的介紹,在我們對GPS有大致的了解後,老師接著便拿出GARMIN公司最新亮相的產品「Oregon 550t」,請我們分組操作這台非常酷炫的GPS。此GPS和以往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觸控螢幕、320萬畫素相機、似I-Phone的操作介面,這顯示科技產品也在不斷跟上潮流。等大家操作上手後,老師便要求大家,去台大校園四處走走,一邊定位拍照。下午,我們就把早上蒐集到的經緯度資料,匯入Google Earth中,並和Picasa結合運用,完成初步的成品,大家互相觀摩,深感獲益良多。
  第二天課程是由溫在弘老師主講。從他的講課過程中,不難發現他是一位重視學生自行思考的老師。他在教導我們操作QGIS軟體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醒我們要「想清楚自己現在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偶爾還會停頓一下,再接著說:「想清楚後再去操作。」



因為這些操作過程就像在運算數學題目,如果一味強記公式,不久便容易遺忘,唯有透過自行思考才能烙印在心中。嗯,溫老師真的很強調這點,因此在課程最後,他出了一道題目,要我們自行解題,雖然只剩下一點時間,大家也很努力地思考。

  兩天下來,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研習時間很短暫,對於這些軟體只有初步的瞭解,但持續學習才是更重要的。相信只要跟問題相處久一點,人人都可以距離愛因斯坦更進一步。兩位老師猶如經驗老道的船長,引領大家勇闖GIS的金銀島,不管過程遇到多大的風浪,大家最後都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在人生地圖的「邊境行走」

文/廖淑雯 研究生 

       「節慶」常常是當地居民對地方情感認同的表現,往往有固定的時間舉辦,例如客家人每年舉辦的義民祭,或是大甲媽祖的繞境。藉由節慶祭典的舉辦,凝聚當地人對地方情感的投入。本書作者以節慶為背景,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意念是:希望以節慶舉辦的年限為尺度,探討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既無奈卻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另一方面,又期望藉由地方節慶舉辦所共生的集體記憶,襯托出記憶裡每個人對節慶產生的獨特感受。

  《邊境行走》一書以至今仍在德國邊境鄉下舉辦的「踏境節」為主要的時間繩索,將小說中的主角──凱斯汀與懷德曼二十幾年的聚散離合、顛沛流離中所面對的機緣與試探的記憶緊密地編織在一起,一生就在這五百多頁的翻閱中流逝。每逢「踏境節」舉辦時,德國人會繞行小村莊邊緣一周,有競走比賽、請客吃飯、舉辦派對等節慶活動。掌握「繞行」、「邊境」這兩個關鍵詞,發現作者雖然看似在描述節慶的細節活動,但藉由主角在節慶三天內不情願地「繞行」於鄉村「邊境」,不就像在訴說主角實際生活中不情願地離婚、面臨媽媽的失智、兒子的叛逆,即使不悅、不願,但仍不得不繼續繞行在人生的邊界

  作者是道地的德國人,目前為德國國家研究機構學者、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對於跨領域的文化研究相當透徹。筆者看完本書後,除了對人生產生新的省思之外,對於跨界族群都一致將對地方認同反映在節慶活動中,實踐在生活裡感到很有意思。讓人不禁想起德國小說家鈞特‧葛拉斯(Gunter Grass)在回憶錄提到的一句話:「回憶就像一顆要剝皮的洋蔥。洋蔥皮層層疊疊,剝掉又重生;如果用切的,洋蔥會讓你流眼淚,只有剝掉它,洋蔥才會吐真言。」縱然所處的經度相差一百多度,但人們情感的表達方式與目的是如此相似,這不難從作者樸實的文字中體會人生的況味,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邊境行走 
作者:Stephan Thome
譯者:宋淑明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10 年11月

 

雙子座流星雨 14日晚間最美 
法鼓山環保法會 數位取代焚燒
中橫西寶植樹 菜園變綠林
石化污染易罹癌 醫界聲援反國光 
玉山大分園區台灣黑熊 估逾200隻 
半數偏鄉孩子 自認生活比人差 
戶政所聯網通 人口統計e指通
芳蘭山公墓遷葬 民憂土石流
國母山遺址 專家帶你探訪
地籍重測 咦?我家地變他家地 
台灣船週六開航 神秘嘉賓見證 

徵地價不合理 貢寮福連村近百村民抗議 

弱勢課輔 新生國小獲捐10萬 
 
服務電話:
02-33665835    
傳真號碼:

02-23621499

   
聯絡人:
王美華    
Email:
gisedu@ntu.edu.tw    
 指導單位: 
教育部 
發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聯絡地址: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地圖與多媒體研究室)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