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臺大歷史學報》第57期出版
  . 105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Teaching Positions Available
[活動預報] . 2016.7.29(週五)博士論文發表會——蔡明純
[書  介] 《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出版
[活動報導] 104學年椰林講堂──教學成果發表會
  . 向 靜老師:明清江西地方社會與文獻
[校園活動] 2016考古學特展:神秘的腦X具象的物──從出土文物看台灣先民的智慧
  . 2016原圖中心七月週六電影院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臺大歷史學報》第57期出版

  • 研究所同學欲申領《臺大歷史學報》者,請洽學報工作室。大學部同學欲閱覽學報全文,請上系網頁「臺大歷史學報」(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c_pub_journal.htm)下載。若需參考過刊學報,請至學報工作室洽詢。
  • 本期簡目
    • 專題論文
      閻鴻中/《史記.循吏列傳》析疑
      陳彥良/兩漢災害高峰期──天災、人禍與治亂盛衰的
          關聯性分析
      王鴻泰/聖王之道──明文皇的政治文化與文化政治

      曾美芳/「那移出納」律與明代財政管理制度
      呂妙芬/明清士人在家拜聖賢的禮儀實踐

  • 中英文目錄及全文電子檔連結

105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臺大「經典人文學程」105學年度第1學期自即日起開放申請,歡迎有志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人報名。

    經典人文學程是本校文學院為提昇全校學生的進階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以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並作為通識課程之上的進階人文課程。

    當人文素養已是社會領袖的必備教養時,歡迎有志臺大人申請修習。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之優秀同學就讀。

  • 105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如下:
    劉少雄 中文系 宋詞之美
    葉德蘭 外文系 性別、和平與安全
    閻鴻中 歷史系 先秦經典與文化
    杜保瑞 哲學系 東方人生哲學
    江芝華 人類系 公共考古學:理論與實踐
    林鶴宜 戲劇系 中國戲劇及劇場史上
    柯慶明 臺文所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蔡天怡 圖資系 人文學資訊資源與服務
    陳葆真 藝史所 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
    陳人彥 音樂所 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各學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詳見本學程中心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
  •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9月19日(週一)
  • 請將相關申請資料送至歷史系辦公室。審核通過後,預計於一週後(9/26)公布申請核准名單。
  • 承辦人:歷史系助教林佳宜/電話: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Teaching Positions Available

2016年7月29日(週五)
博士論文發表會——蔡明純

  • 發表人:蔡明純
  • 評論人:呂紹理 老師/臺大歷史系教授
  • 論文題目:晚清海外遊歷與近代中國旅行文化
  • 指導教授:古偉瀛 老師
  • 主持人:黃琬柔 小姐/本系博士班研究生
  • 時 間:2016年7月29日(週五)13:30-15:3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本系博士論文發表會為講論會形式,發表人依博士論文初稿進行一小時左右的演講,歡迎各位師長同學參加。

 

《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出版

  • 作 者:黃英哲
  • 臺 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6月,320頁,ISBN:978-986-350-165-7
  • 內容簡介:
    「在漂泊中展開人生,在越境中發現認同」,是本書所討論的人物的人生經驗。這些人物的活動舞臺的地理空間,在日本、臺灣、中國東北、華北、香港等地,不受一地所侷限。在歷史機緣中,他們或是離開臺灣然後返回,或者短暫來臺客死異鄉,或是再度啟程,或是在殖民地展開其事業,爾後隨著敗戰遣返母國。各自的人生,雖然不一定交會,但也共同呈現了重層的時代紋理中的某些共性。他們在漂泊中展開人生、展開跨境的軌跡,在人生軌跡的移動中,在與各種他者遭逢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身分認同的多元性。這些在個別人物身上呈現的認同形成的多元路徑,鑲嵌在近代臺灣的重層的歷史發展中。

    本書分為四個單元,「故鄉與他鄉」、「文本越境.意義再製」、「國家重建與文化葛藤」,以及「不在場的後殖民狀況」。在「故鄉與他鄉」內,分別以橫跨戰前與戰後的文化人張深切與楊基振的人生軌跡,透過他們帶有個人性質史料的自傳作品與日記,從個體的角度反照時代的變遷。「文本越境.意義再製」則以魯迅的〈藤野先生〉與陶晶孫的〈淡水河心中〉兩個文本在戰後臺灣的登場,呈現戰後臺灣的存在,並透過文本流通與意義生產過程突顯出歷史與文化之糾結。在「國家重建與文化葛藤」單元中,分別討論許壽裳戰後來臺主持臺灣省編譯館時,其具體的工作背後所具有的思想,以及其所挪用與延續的日治時代的臺灣研究業績。最後在「不在場的後殖民狀況」,則以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的閱讀與分析,藉由施叔青在小說中重建的香港史中的性別、殖民與慾望的交織,以及小說作者的在場與不在場,作為同樣有著殖民經驗的臺灣與之相互參照。

  • 作者簡介:
    黃英哲,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現任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臺灣‧中國‧日本文化交流史、臺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主要著作,專著有《台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的光和影:魯迅思想受容的走向》(日文,1999)、《「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2007)。合著有《記憶台灣:與帝國的相剋》(日文,2005)、《文本跨界:東亞文化文學研究新嘗試》(日文,2008)等。主編有《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2010)、《許壽裳遺稿》(共四卷,2011)等。

2016.6.27
104學年椰林講堂──教學成果發表會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館101教室、普通教學館204教室
  • 本系呂紹理老師「臺灣歷史與文化」課程、楊典錕老師「日本近代歷史人物」課程,獲選「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績優計畫獎。本系博士生李志鴻並於會中分享TA教學經驗。
  • 主辦單位:臺大教學發展中心
  • 活動照片(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提供):按此連結

2016.7.18
向 靜老師:明清江西地方社會與文獻

  • 主講人:向 靜 老師/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講師
  • 與談人:張藝曦 老師/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 主持人:衣若蘭 老師/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社會史史料研讀會、明代研究學會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6考古學特展:神秘的腦X具象的物──從出土文物看台灣先民的智慧

  • 展覽簡介:
    您可曾想過?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為何我們與其他靈長類動物走上了不一樣的演化道路呢?很大的因素應該是來自人類獨特的大腦構造。

    人類的祖先為解決生活的需求,開始製作各式物品、創造各式象徵符號及語言來與其他人溝通,這些能力讓我們與其他動物不同。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各種精彩的藝術及工藝創新都與我們獨特的大腦構造息息相關。

    不同於研究大腦本身來認識大腦,考古學家則透過各式各樣的物品來認識人類大腦的特殊性。本次展覽將以台灣遺址出土的物品作為媒介,協助我們認識台灣先民們豐富的創造力、精緻的美感、複雜的溝通能力及與另一個世界對話的想像。

  • 展覽地點:臺大人類學博物館二樓特展室 (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展覽時間: 2016年6月24日(週五)~8月15日(週一)10:00-16:00(每週二休館)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 協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贊助單位:木匠手作創藝蛋糕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2016原圖中心七月週六電影院

場次一
  • 片 名:逐夢上學路(普遍級)
  • 片 長:77分鐘
  • 播放時間:10:00~11:17
  • 內容簡介:
    本片記錄摩洛哥、肯亞、印度、阿根廷偏鄉孩子上學的路程,不同於都市的學童,這些孩子每天必須面對危機密布的草原或山區、毒蛇猛獸的威脅或身體上的障礙,花上三四個小時的路程趕赴學校,然而再大的困難和挑戰,都無法阻止他們上學的大大渴望。

    四個不同的偏鄉,四段充滿挑戰的上學路,如此嚴苛的求學過程,就是一場象徵決心的成年禮,對教育的極度渴望,幫助他們克服所有障礙,讓我們從中見識到強大動人、震撼人心的人性精神,即使上學路程歷經奔波艱險,好不容易抵達上學地,孩子們還會特別整理儀容,充分表達了他們對上學這件事的尊重與珍惜。
場次二
  • 片 名:暑假作業(普遍級)
  • 片 長:110分鐘
  • 播放時間:14:00~15:50
  • 內容簡介:
    由於爸媽正在協議離婚,小寶在學期末時被迫送到新店屈尺,陪伴他剛獨居不久的爺爺。悶悶不樂的他帶著暑假作業和心愛的平板電腦,轉入當地一所全校僅有二十七個學生的小學就讀。小寶很快就發現,班上竟有一位跟他有著相同綽號「大熊」的女孩。大熊和弟妹們,跟著以拾荒維生的阿嬤生活在一起,家境雖一貧如洗,卻過得相當快樂。

    偷偷喜歡大熊的一位原住民男孩名詮,也和小寶結成莫逆之交,讓他一掃爸媽分居的陰霾。他們引領著小寶,在這個蟬鳴鳥叫的桃花源裡,找回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暑假童年;卻也在暑假快結束時,重新啟發了他對生命和成長的探知。片中以都市小學生的眼光面對三代疏離的親子關係,重新瞭解愛和生命的變幻。

  • 播放日期:7/23、7/30
  • 播放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