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原住民土地正義:太魯閣反亞洲水泥案件
×
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社會福利法制 

近年來,數起發生在東台灣的開發案,例如美麗灣開發案、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不僅僅是關於開發案對環境的影響,更反映出原住民的傳統領域、生活空間屢遭威脅。進一步的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原住民的土地正義議題和其抗爭行動,其實是沿著台灣的經濟開發歷程不斷發生的。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18期,我們將介紹發生在1970年代的「太魯閣反亞洲水泥案」,回溯40年前,經濟開發的手如何伸向花蓮,而當地原住民又是如何加以回應。

 

 

 

尋一條被消失的家路:談原住民土地正義的過往今日——以太魯閣反亞洲水泥案件為中心

作者:蘇上雅(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三年級)

76日一早,白熾的陽光直射於行政院門前聚集的群眾頭頂,在地上形成一塊塊齊等的補丁。但視線上移,那踩著一樣狹小灰塊、揮灑著熱汗的群眾中,在相互對峙前端的一群成了目光的焦點:頭戴著多采繁麗的頭飾,身披上比一旁過分斑斕的垂墜,腰繫著鮮豔的帶子,那是台東都蘭、加路蘭和刺桐三部落的代表,手持標語抗議甫於629日環保署第299次環評會議通過的「杉原棕櫚渡假村」環差審查。

「土地的主人要怎麼活?叫我們情何以堪!」 加路蘭部落的耆老鍾錦榮將阿美族傳統的情人袋「反背」,象徵「服喪」,表達對國家的失望與苦痛。向著行政院,他在燒紅的柏油路上一連磕了16次。

「土地再也長不出東西了,只能蓋飯店而已!」 過去十年來為美麗灣開發案奔走的刺桐部落林淑玲則痛斥這些案件都來自1970年代觀光局的陳舊規劃,質疑為何毋需重新檢討。

「我們還要忍多久?」 來自都蘭部落的青年代表吶喊著「棕櫚灣」的範圍覆蓋都蘭的傳統領域,質疑大型開發案對部落所在區域環境與生活方式影響大,為何卻未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規定,取得部落知情同意。

[繼續閱讀(頁3)]

 

 

社會福利法制調查──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第四期調查成果

第四期的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我們規劃了不同的調查主題,並陸續展開訪問調查。2014年,我們完成了「生活中的法律」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刊登在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17期。2015年所執行的調查計畫則是以「社會福利法制」為主題,欲調查國人在老人照護、身心障礙者照護、幼兒照護等議題上的實作和看法。調查團隊針對不同的照顧類型設計問題和問項,並於201511月完成調查。

 [繼續閱讀(頁9)]

 

 

9/30          TSAI CENTER - 13TH ANNUAL IP SYMPOSIUM

10/6-10/7  第一屆法與社會研討會(暨第四屆基礎法學年會)──跨領域整合研究及典範創新

10/19-       法理學經典導讀與專書論壇

10/28         IP and Human Rights

11/10         2016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研討會:經濟分析與法學方法

11/1319 第三屆模擬憲法法庭

[詳細資訊(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