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o64

 
CASE電子報no.66
going to CASE PRESS...... going to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 going to高瞻教學資源平台 going to Megichem魔幻化境 going to 科文整合人才培育 going to 教育部人才培育 going to 高中科學班


演出資訊

■本期快訊
【化學魔幻劇場】04/15(五)-4/28(四)開放限量網路報名!前往報名>>
【CASE PRESS】<我的數學夢>即將截稿04/15(五)參加辦法>>

■本期目錄
【展覽】低碳台灣,高瞻未來特展
【科普特別演講】李遠川院士:哥倫布對臺灣食物的影響04/19(二)
【探索第五期】04/23(六)首講:李遠哲院士談居禮夫人
【開放式課程】最新推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科學人文摘】地震預警系統該上路了

活動特報

  低碳未來,高瞻台灣

展覽時間:9:00~18:00(週一不休館)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2、3展廳、1樓藝廊及大孝門公園廣場(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低碳臺灣,高瞻未來】你能我也能特展(4/24止)

因應全球變遷引發的極端天候、環境議題等特殊議題,國科會特於民國一百年舉辦「低碳臺灣‧高瞻未來─你能‧我也能」特展,由臺灣本土氣候異常脈絡切入,揭露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感受災難天候以及地球公民無可避免的暖化議題,節能減碳所訴求的不只是樂活、環保,而是更多樣化的能源科技與人人能過的低碳生活。

本展規劃六大主題區,全年齡層與弱勢族群皆能同樂。室內互動式末日大劇場體驗冰山崩落、海嘯襲擊與土石流滾滾而來的3D 模擬真實情境,利用光學/聲音/熱感應刺激等展示手法,喚起身體感官情緒,召喚集體記憶。在衝擊真相的震撼背後,透過主題情境式的互動展示,穿越家電時光隧道與能源連連看,看見能源真相。臺灣各校師生、弱勢團體、能源產業更將一同呈現科技競爭力與創意,除了波濤萬丈中的海浪發電蹺蹺板、LED大頭貼等能源互動展品,更有儲能電動車與綠能模擬城市展示零碳生活願景。戶外陽光‧植物‧水展區將有園藝式追日太陽能系統與綠能水撲滿展示未來綠能循環供電,科技與自然植物的和諧意象,同時現場亦舉辦再生能源代步車試乘活動,體驗低碳、潔淨與綠色能源,從生活中找尋低碳新點子,看見能源新希望。在日益嚴峻的全球劇變中,讓我們一同發現臺灣優勢,因應低碳未來! 預約導覽>>

-TOP-

 

講座訊息

李遠川院士419演講

【科普特別演講】李遠川院士:哥倫布對臺灣食物的影響
 時間:4/19(二)下午1:30
 地點:臺大化學系一樓 松柏講堂

你一定知道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你知道我們每天在餐桌上吃的食物也跟他有關嗎?

李遠川、李遠哲與李遠鵬是"一門三傑"的兄弟檔中研院士,此次”大哥”李遠川院士(亦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系教授)將要從科學與歷史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解析台灣餐桌上有哪些食物是因為哥倫布的貢獻而出現的,並介紹它們的種類、營養成份以及相關的生化知識,讓你以後在面對滿桌子的食物時,會有更深的思考層面與更多的選擇空間!

讓我們跟著李遠川院士的精彩演講,從歷史出發......走進生活中的分子世界!

-TOP-

與大師有約

■居禮夫人
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李遠哲院士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探索第五期】首講:李遠哲院士談居禮夫人
講題:科學的學習、研究與創新-從居禮夫人談起
時間:4/23(六)下午1:30
地點:臺大應用力學研究所 國際會議廳

 [講座簡介]

 啊!學子的青春如白駒過隙
 周遭年輕人經常以新鮮的熱情
 追求安逸的歡樂
 然而在孤獨中
 她生活著 並不搶眼
 但是幸福盈滿
 在閣樓的小房間中她找到了
 讓她的心無止境地擴展的熱情

讀居里夫人的詩,任誰都能深深感受到她對生命的態度與探索的熱忱。她是充滿夢想的貧困留學生,是丈夫最佳的研究伴侶,是為戰地醫療奉獻所學的行動家,更是放棄專利權而將研究成果歸於全人類的英雄。當然,她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史上首位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得主。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先生,便是在高中時受到居禮夫人傳記的感動,矢志成為貢獻人類的科學家。因此我們特別邀請他來介紹他所認識的居禮夫人,談論科學的真諦,同時揭開女性科學家系列講座的序幕。 前往【探索第五期】官網>>

【延伸閱讀】
CASE PRESS│世界一流大學有多近?李遠哲訪談錄>>
CASE PRESS│放射真愛:居禮夫婦的愛與塵>>

-TOP-


E=MC2

【開放式課程】最新推薦
《相對論》--物理學最美妙的學問,天文學的實際應用

 主講│台大物理系 高涌泉教授

20世紀百年風雲人物-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對論」,不僅讓物理學者讚嘆為物理學最美妙的學問,其時空觀也實際應用於天文及宇宙學中。

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開授相對論課程多年,以普通物理學介紹的「狹義相對論」為背景知識,講授「廣義相對論」在物理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佐以故事說明,更帶領學習者深入理解此學問的技術細節,藉由詳細的公式推導,一步步重現愛因斯坦的思考歷程,考驗你對時空的想像力!

前往影音課程>> 【第一講】課程簡介、相對論的總覽

【延伸閱讀】
CASE PRESS│相對論:神秘國度裡的珍奇怪獸>>
CASE PRESS│天才的火花:愛因斯坦和汽車電瓶 >>

-TOP-

精選文摘

  地震預警系統該上路了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強震中,「緊急地震速報系統」發揮了作用,許多民眾透過手機、電視、廣播、戶外大型電視螢幕等管道,獲得地震預警資訊。

■地震同樣頻繁的台灣,也需要類似的預警系統,而許多研究單位都已研發出不同的預警技術。

■地震預警系統要進入民眾生活,需要政府加以整合,並與各類民間業者合作,讓台灣民眾在下次地震來襲時,也能在第一時間緊急避難。

【科學人】地震預警系統該上路了
 撰文│郭雅欣

「緊急地震速報:××縣地震即將發生,強烈的搖晃即將來臨,請立刻準備避難。」在日本發生規模9.0大地震的3月11日,許多民眾在搖晃來臨之前,紛紛收到了這樣的簡訊;NHK電視台在東京發生強烈搖晃的一分多鐘之前,就在電視畫面上播放警報訊息;也有民眾的電腦螢幕自動跳出警報視窗,倒數著地震來臨剩餘的秒數。收到警報的人們藉著這短短一分鐘或數十秒,關瓦斯、關電源、打開門、找合適的場所避難,大幅降低了財物甚至性命的損失。

這是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從2003年開始測試,2007年正式採用,民眾可以透過手機、電視、廣播、戶外大型電視螢幕,甚至自動販賣機上的跑馬燈等各種管道,獲得地震預警資訊。身處地震同樣頻繁的台灣,為什麼我們沒有這樣的預警系統?

台灣也能做地震預警

事實上,中央氣象局早已在2004~2009年的「強地動觀測計畫」中,完成了預警系統技術ML10,這套區域型的技術利用P波傳遞速度比S波快的特性(P波波速約6.5公里/秒,S波波速約3.5公里/秒),以及遍佈全台灣的100多個強震儀(accelerograph),當最鄰近震央的3~5個強震儀受到P波觸發、證實為地震後,系統會先收集10秒的震波資訊,再據以計算震央與各地震度,整個過程約花費18~20秒,對距離震央50~70公里外的地區,理論上可以做到預警的效果。

不過,台灣的國土不大,50~70公里涵蓋的範圍可能就高達台灣面積的1/3,加上震央位置常常很接近都會區,正如氣象局局長辛在勤發表在氣象局網站上的短文所言:「預警時間非常短甚至沒有。」對於50~70公里以內的「盲區」,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林沛暘團隊開發了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與區域型系統不同的是,每個現地型的警報器都是獨立接收P波訊號、判定震度,並直接發出警報,它不和其他警報器互相整合訊息,也不需計算震央位置,因此可在P波到達後數秒內就提出警報,林沛暘說:「雖然現地型的系統無法倒數地震來臨的時間,但針對離震央較近的區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發出警報,彌補區域型的不足。」另外還有一種稱為「P波三秒」的預警技術,是由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吳逸民研發,只需從數個測站擷取P波觸發後三秒內的資料,就能算出震央位置、規模,發出強震警報;同時每個測站都具備即時警報的功能,將現地型與區域型系統的優點結合在一起(見33頁〈P波三秒,搶先預警〉)。

以技術層面而言,台灣的強震儀分佈密度是全世界前幾名,與美國、日本在伯仲之間;利用ML10技術計算震央的位置,誤差可控制在5公里左右,震度的正確性也有90%的機率可控制在正負一級以內,加上現地型的輔助,理論上做出地震預警系統應該不成問題。但是為什麼台灣人民卻沒有像日本民眾一樣,可以從各種管道獲得地震預警的資訊?
(摘自《科學人》雜誌2011年4月號110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 《科學人》雜誌>>

【延伸閱讀】
CASE PRESS│海地強震的真相>>

-TOP-

 

 
going to CASE PRESS...... going to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 going to高瞻教學資源平台 going to Megichem魔幻化境 going to 科文整合人才培育 going to 教育部人才培育 going to 高中科學班
 
國立台灣大學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Tel:(02)3366-2801/Fax:(02)3366-2805
E-mail:ntucase@ntu.edu.tw
 
going to CAS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