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12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 Yaku ka Kaxabu a saw:噶哈巫的復振之路

content-1-2-img

有一群人在百餘年前翻山越嶺來到埔里的東北隅居住,這群人被稱做「四庄番」、「平埔仔」、「姓潘的人」、「散毛仔番」,而他們則自稱為「大湳仔人」、「牛睏山人」、「守城份人」、「蜈蚣崙人」,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巴宰族」,但很少人知道,這群人有著美麗的名字:「噶哈巫」。

噶哈巫族和眾多平埔族群一樣同為臺灣的原住民族群,原本生活於現在的臺中新社、石岡、東勢一帶。19世紀後,在日本殖民視力的脈絡下被歸類為巴宰族的亞族,但噶哈巫族人多保有強烈的我族認同,自稱為「Kaxabu」。由於種種歷史因素,噶哈巫族不願被漢化,不願受清朝統治利用,於是族人陸續遷徙進入埔里,並建立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與蜈蚣崙四個主要部落。

儘管經歷長久社會文化變遷,噶哈巫族中多數的老人家仍可流利地說著族語,使用傳統名字,在屬於自己的節日中祭祀祖先,是少數族語及文化保留完整度較高的平埔族群。然而當我們翻閱文獻時,卻很難尋找到噶哈巫的相關紀載,因為在歷史文獻中,噶哈巫被歸列於巴宰族的一個支族。

本期主題書展「Yaku ka Kaxabu a saw:噶哈巫的復振之路」搭配「在地發聲 ‧ 我是噶哈巫」特展一同展出,在介紹噶哈巫族文化內涵之餘,亦挑戰學術界將噶哈巫視為巴宰亞族的既定印象。展出內容除了來自原圖中心已有的館藏外,還包括南投縣噶哈巫協會贈與及出借的十數冊珍藏書籍,誠摯邀請讀者朋友們一同來閱讀噶哈巫族,相信能更加理解他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復振之路。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7年11月11日至2018年3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原圖中心2018年1-3月「館藏導覽」徵稿

content-1-1-img

原圖中心為鼓勵讀者使用中心資源,並增加「館藏導覽」專欄文章的多元性,開辦館藏導覽徵稿,歡迎對原住民族議題、閱讀與寫作有興趣之讀者,一起加入原圖中心的開卷者行列,並領取專屬獎勵!

2018年1-3月的館藏導覽徵稿的書單已經出爐(點此看徵稿書單),歡迎有興趣投稿的讀者於於3/20(二)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承辦人信箱:tzlin@ntu.edu.tw。

點此觀看詳細辦法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2018花現原圖:pupu解藥

content-1-1-img

今年的臺灣大學杜鵑花節即將開始了!如同以往,原圖中心今年也精心規劃闖關遊戲來帶領讀者認識中心環境與中心內獨特的館藏!讀者於闖關完成後可獲贈精美紀念品並取得抽獎機會一次,獎品內容豐富,原圖中心將於活動結束後擇期公開抽出各獎項之得獎者,歡迎各位讀者踴躍前往挑戰!

故事由此開始──

有位名叫法莉絲的布農族女孩,從小就常常聽身邊的大人們說「女孩子不能去打獵!」。個性活潑,喜愛冒險的她覺得這樣的規定很不公平,心裡想著總有一天她一定要上山去打獵!

有天,法莉絲在家突然肚子痛,爸爸媽媽都不在,只有你能幫忙,她告訴你,可以去找族裡的伊布奶奶……

點此觀看活動內容與流程

活動日期:2018年3月5日至3月30日(為期4週)
活動時間:活動期間原圖中心之開館時間。(週一到週五:8:00-18:00;週六:9:00-17:00)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說明:參加活動之讀者於櫃台領取闖關卡,並依指示作答,答對者可領取參加獎並獲得一次抽獎機會。原圖中心將於活動結束後擇期公開抽獎。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Lmuhuw語典.泰雅族口述傳統重要語彙匯編》新書發表會

#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8年2月8日上午10時-11時

文/Djupelang、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林恬慈

《Lmuhuw語典・泰雅族口述傳統重要語彙匯編》新書發表會,於107年2月8日上午10時,假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下稱原圖中心)隆重發表。此場新書發表會主要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下稱文資局)主辦,此次很榮幸地,原圖中心與文資局、台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共同合辦。透過此場新書發表會,原圖中心利用豐富館藏資源,於當日展出原住民族語言詞典特展,讓民眾能更加理解原住民族語言歷年之成果。

本書代表著泰雅族口述傳統由保存者、藝生與耆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所呈現之重要成果之一。而文資局於2012年指定Watan Tanga林明福為「泰雅史詩吟唱」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並於次年起展開為期四年的傳習計畫。在Watan Tanga林明福帶領之下,與 Batu Watan林恩成、Tasaw Watan達少瓦旦、Atung Yupas阿棟優帕司牧師、Yuhaw Piho林約道、Pagung Tomi芭翁都宓、鄭光博6位藝生及泰雅族區域19位深諳傳統知識的耆老們共同戮力完成。而藝師Watan Tanga林明福與第一期泰雅口述傳統Lmuhuw傳習藝生Batu Watan林恩成於現場共同示範了泰雅史詩吟唱,每位與會者專心地聆聽著,吟唱當下雖無法清楚理解吟唱內容所表達之意涵,卻能深刻體會到,這是僅有族語所能傳達出的涵意、力量與感動……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成為Bunun:布農族的童年及養育

本書封面圖《成為Bunun:布農族的童年及養育》
蘇美琅(Savi Takisvilainan)著;花蓮縣: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2017

文/廖偉辰

《成為Bunun:布農族的童年及養育》的作者蘇美琅女士,經歷多年原住民族教學現場,感嘆布農族原有的教育內涵及模式隨著文化流失而消失,被摒棄於學校之外,而變得無用武之地,於是開始致力了解並整理布農族傳統兒童教育之教學內涵及方法,希望能彌補現行學校推動多元民族教育的缺失,並提供建議,貢獻一得之愚,因此撰寫此書。
作者首先指出,在布農族語言當中,清楚顯示族人自古即有教育下一代的觀念,只不過不論是日本殖民政府或是國民政府都出於自己的概念、想法或政策需要,透過學校教育機制改造,使得原住民族原本的兒童圖像早已模糊,甚至即將消失。到了1980年代,原住民族受到國際原住民族運動以及社會日趨開放之影響,主體意識開始崛起,在法令通過之後,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得以成立,如欲推動多元民族教育時,以下兩大部分就更顯重要。
第一部分是布農族原有的兒童圖像部分,作者嘗試從布農族的傳說故事,禁忌以及歌謠中,尋找並剖析族人如何看待孩童……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

本書封面圖 《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
梁瑜著;大塊文化,2017

文/填詞

2016年4月,以青壯年人類學家為主組成的共筆部落格「芭樂人類學」刊登了一篇來自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生的文章〈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喝兩碗〉,文中作者梁瑜是臺灣土身土長的原漢混血(據書中所言作者較常稱自己為原住民),以她在新疆田野調查的親身經歷,詳實介紹了哈薩克民族的飲茶文化,獲得了各方,包含新疆哈薩克朋友的好評與迴響。一年後,作者出版了散文隨筆集《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承襲前篇文章的旨趣與風格,將她在北京生活、求學、田調的心情札記集結成書,分享予更多讀者。
「旅行是終究會離開的到訪,而生活不是,至於田野則像一場很長很長的旅行,你必須以生活來體驗。」這是作者在中國經營求學與田野生活的出發點,她將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用人類學的田野方法觀察、調適,例如在北京,她認真練習北京話,並視情況調整口音,如果是比較嚴肅、需要表現專業的場合,就使用北京口音,與朋友聚會的輕鬆場合,則不刻意隱藏臺灣口音;在田調時,她從哈薩克的孩子們身上學習哈薩克語,並留意家庭分工,將自己從享用奶茶的主客座席慢慢調整到負責盛裝奶茶的座席,成功見證自己成為寄宿家庭一員的時刻……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來自咖啡産地的急件

本書封面圖 《來自咖啡産地的急件:9個國家X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狄恩・賽康(Dean Cycon)著;林詠心譯;臉譜, 2017

文/翁稷安

當今的世界就是一巨大的工廠,不同國家的人們,在那無形的巨大生產鏈上負責自己的任務。沒人會天真的將這想成各司其職的和樂景象,事實上,這無所不在的生產機制,說穿了就是一層又一層由上而下的剝削,體現在不同的產業上。
Dean Cycon所著的《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 X 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以咖啡這龐大的飲料市場為對象,說出最底層生產者的日常悲歌。作者走訪四個區域九個不同的國家,從公平貿易的關懷出發,還原了每一杯美味咖啡背後,不為人知的血汗,牽扯出二十一世紀無數複雜難解的問題:全球化、人口移動、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環境污染、民族自決,都倒影在那褐色的液體,只是人們往往在有意無意之間加以忽略。
第一線咖啡的主要生產區,多半是滿佈貧窮和軍事衝突的險惡之地。在非洲,作者前往了衣索比亞和肯亞,在咖啡發源地衣索比亞(另一說為葉門,雙方爭辯激烈)以咖啡延伸出無數的儀式,也是許多人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但頂級的咖啡豆換來卻是最貧困的生活,連乾淨的飲水都無法被滿足,不平等的貿易讓該有的獲利的僅能剛好打平成本。肯亞則受制於獨裁者的權威,咖啡合作社運動的推動必須處處滿足官方的樣板和宣傳,官僚的顢頇和惰性成為最大的挑戰,連原本該替農民維護利潤的合作社,也在這樣的環境中變質,成為貪污、剝削之地,雖然變革之風已然吹起,但似乎吹不動巨大的體制……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INHABIT MEDIA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inhabitmedia.com/
整理:林恬慈

INHABIT MEDIA是由因紐特族人經營的出版社,總社位於加拿大努納福特區的伊魁特,據知是目前唯一一間位於加拿大極地區的獨立出版社。INHABIT MEDIA的宗旨是保存並推廣因紐特族與北加拿大地區的知識與與生俱來的特色。
自從2006開始,INHABIT MEDIA開始鼓勵因紐特族人與其他極地居民分享他們的故事跟知識,以及家鄉的口傳歷史。INHABIT MEDIA的其中一個目標,便是確保極區居民能夠為人所知,並希望他們有機會豐厚加拿大的文學底蘊。從有此構想開始,INHABIT MEDIA就開始與在地的長者與說書者一起幫助記錄並傳承因紐特人的口傳文化,同時也跟耆老、獵人和當地的知識分子保存當地對環境豐富的傳統知識。
同時,INHABIT MEDIA跟其他因紐特的團體組織、非營利社群以及努納福特地方政府一起強力推動因紐特語的保存,幾乎每一本INHABIT MEDIA出版的書籍,都有當地Inuktitut與Inuinnaqtun的語系版本。出版社旗下的作者、說書人跟畫家讓這些故事躍於紙上,使南北各地的讀者都能讀到這些故事。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TICA Art Gallery 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tica.com.tw/index.php
整理:吳慈恩

TICA Art Gallery 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於2016年3月,由誠美社會企業贊助成立,旨在提供原住民藝術創作者一個都會型的當代專業畫廊展覽空間,藉由專業論述方式,讓原住民藝術家有更自主性的表述空間。
TICA Art Gallery 網站更提供相關展覽資訊、原住民藝術家之介紹及其作品亦設有藝文專欄讓原住民族當代藝術能夠廣為推廣。
誠美社會企業成立TICA Art Gallery 即希望能使其成為原住民族專屬的當代藝術空間,成為都會與部落的藝術交流平台,使原住民族藝術更充分地活躍於臺灣主流藝術產業,除了永續建構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更期許能將這些擁有深層文化內涵及獨特性的原住民藝術,推向國際。未來將致力於協助整合全省原住民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視覺藝術產業相關產業知識、行銷等育成方面的教育課程、工作坊。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107年度委託製作學生劇情短片拍攝」勞務採購案
circle 2018泰雅文化館特展系列──尋找祖靈的原諒
circle 「還原──土地之歌」Reduction-Nature is Speaking
circle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circle 2018歷歷在木──排灣族及魯凱族木雕工藝聯合特展
circle 《原形・石語》石雕聯展
circle 里漏部落阿美族傳統歲時祭儀課程──pacucu to umah(田祭)儀式介紹
circle 天・地・人第二部曲《巴拉冠誓約》及映後座談
circle Art Tainan 台南藝術博覽會
circle 《文化×觀光×產業實務操作工作坊》初階班報名
circle 第五屆MATA獎──說我們的故事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