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08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原圖中心2017年10-12月「館藏導覽」徵稿

content-1-1-img

原圖中心為鼓勵讀者使用中心資源,並增加「館藏導覽」專欄文章的多元性,開辦館藏導覽徵稿,歡迎對原住民族議題、閱讀與寫作有興趣之讀者,一起加入原圖中心的開卷者行列,並領取專屬獎勵!

10至12月的館藏導覽徵稿的書單已經出爐(點此看書單),歡迎有興趣投稿的讀者於於12/20(三)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承辦人信箱:tzlin@ntu.edu.tw。

點此觀看詳細辦法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運動場上的原住民族

content-1-2-img

臺灣首次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是近期最受矚目的事,也是臺灣有史以來首次舉辦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一系列表演活動充分表現臺灣多元族群的樣態及原住民族之美外,聖火在臺灣棒球精神領袖陳金鋒的揮棒擊中後點燃,讓所有觀眾既驚艷又感動。而在這次的世大運中,臺灣原住民許多選手也拿下優異的成績,女子舉重由阿美族郭婞淳及卑南族洪萬庭兩位選手拿下金牌,百米則由阿美族的楊俊瀚破全國紀錄而摘金,籃球、排球、棒球等多項運動團隊中也都能見到原住民族裔選手的身影。

臺灣巨砲陳金鋒來自臺南的西拉雅族,臺灣體壇中,尚有許多具原住民身分的優秀運動員,像是早期的十項全能運動員楊傳廣與古金水,皆為阿美族;有「飛躍的羚羊」美稱的紀政則有道卡斯族的血統;棒球項目中,更有多位今昔效力於國內外職棒球隊的原住民好手,1960年代開啟臺灣史上三級棒球時代的紅葉少棒隊,則來自布農族的紅葉部落。

本期的主題書展「運動場上的原住民族」,將帶著大家一起再回味這些在體育史上曾讓人津津樂道的篇章,我們挑選了記錄近代原住民在體壇上發光發熱的館藏,包括圖書、期刊、論文與影片資料,歡迎各位讀者來館閱覽。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特展暨系列活動

content-1-2-img

埔里的東北隅住著一群人,這群人於百餘年前翻山越嶺搬至這片新天地居住,抓魚打獵,農耕織布。有人稱之「四庄番」、「平埔仔」、「姓潘的人」、「散毛仔番」,他們自稱「大湳仔人」、「牛睏山人」、「守城份人」、「蜈蚣崙人」,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巴宰族」;但很少人知道,這群人有著美麗的名字,稱為「噶哈巫」。

本次「在地發聲 ‧ 我是噶哈巫」特展,企圖擺脫學術的枷鎖,以族人觀點及部落主體呈現,並搭配多場演講、主題書展,邀請各界一同來認識與瞭解噶哈巫,並思考認同的多變性及主觀性。

點此觀看更詳細的活動內容

展出時間:2017/11/11(六)至12/15(五),每日10:00-17:00
開幕時間:2017年11月11日(六)10:00
開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謝世忠新書發表會──原住民研究的古典再現與又見經典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時間︱2017年10月15日

文、圖/mercury

今(2017)年10月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很榮幸跟玉山社共同辦理「從意識喚起的清晰記憶,到深刻親臨的當代情境──謝世忠原住民研究的古典再現與又見經典新書發表會」。本次發表會的作品除了將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謝世忠教授30年前的古典作品《認同的污名》重新再版外,另一部作品《後認同的污名的喜淚時代》則是謝老師在《認同的污名》出版後,對臺灣原住民族近30年來現況前後臺的分析。透過本次新書發表會,不僅重溫古典同時新知今典,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相關研究課題有入門的認識外,對於原住民族實際面對的日常生活將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本次出版之兩本大作間距30年,謝世忠老師便幽默地以自身髮型的變遷談起並簡介兩書之二元相對性:在古典部分為討論認同的污名感與臺灣原住民族群運動間矛盾與衝突的互動關係,今典部分則是在多樣原住民運動與實際日常生活的原住民狀態之間的落差……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大龜文・淮軍・獅頭花

#

地點︱國史館
時間︱2017年9月28日

您知道曾有近二千名淮軍埋骨台灣嗎?您知道南台灣曾有「大龜文酋邦」嗎?您知道「上琅嶠十八社嗎?」您知道鳳山曾有「武洛塘山淮軍昭忠祠嗎?」談原漢轉型正義,請先了解原漢之間的歷史。(國史館活動文宣)

文/布朗

2017年9月28日國史館的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暨小說家陳耀昌先生擔任主講,分享其最新臺灣史小說創作──《獅頭花》的創作背景與心路歷程。陳耀昌教授自2009年開始進行寫作,2011年完成《福爾摩沙三族記》並入圍2012年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2016年出版的《魁儡花》也獲得2016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今年10月出版的《獅頭花》為陳教授的臺灣史小說的第三部曲,《福爾摩沙三族記》描寫17世紀的世界大航海時代據臺荷人、原住民(西拉雅族)及來臺漢人間的互動、衝突、交融;《魁儡花》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為主題刻畫19世紀(清治前期)屏東恆春半島的原住民與其他國家的接觸;《獅頭花》則以牡丹社事件的隔年(1875)在今屏東獅子鄉發生的「獅頭社戰役」為題材,書寫清軍與大龜文原住民間的戰役,也是今日演講的重頭戲!

談起臺灣史小說的寫作經驗,陳教授認為過去普遍對臺灣史的認知是充滿了不正確與漏洞,歸咎其原因有三:一、官方文書紀錄簡單而不明瞭;二、民間記憶失真;三、缺乏原住民族第一手觀點(原住民族在20世紀年因無文字記載,導致大半記載皆為統治者片面之詞)……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織出祖先的紋路:公共演講與座談「傳統知識的傳承」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時間︱2017年9月22日

文/廖偉辰

苗栗縣賽夏族瓦祿部落發展協會、苗栗縣南庄鄉東河社區發展協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以下簡稱人類學博物館)於2017年9月22日,在人類學博物館共同舉辦「織出祖先的紋路(tinon noka tatini’ ka hinobaang)──尋回賽夏百年服飾風華」特展,長老獻祭告祖以及族中長輩古謠的祝褔吟唱中熱鬧開幕,並在人類學博物館胡家瑜館長的導覽下參觀本次展區。開幕式結束後,緊接著是公共演講與座談,人類學博物館邀請工藝師風順恩、林淑莉女士,以「傳統知識的傳承」為題發表演講,訴說為什麼要重製傳統服飾,及重製傳統服飾的心路歷程。

談起為什麼要重製傳統服飾,風順恩女士憶起小時候參加祭典時,由於當時族人經濟普遍面臨困難,族人在意的是祭儀流程的完整性,而難以兼顧身上的是否穿著傳統服飾,因此傳統織布技藝開始流失,逐漸被族人所淡忘。80年代以後,因交通的改善,經濟的發展,神秘的巴斯達隘逐漸為外人所熟知,許多外來的研究者與觀光客開始進入部落參與巴斯達隘,為了區別我群與他群,避免外族混入祭典中而破壞祭典的神聖性,或因誤犯禁忌、觸怒神靈,導致神靈降災禍在族人及無辜的觀光客,於是開始要求參加祭典的族人必須穿著族服……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老鷹想飛

本書封面圖《老鷹想飛》
梁皆得導演;采昌國際多媒體,2016

文/高紫瓊

《老鷹想飛》此紀錄片由臺灣資深生態攝影師梁皆得耗時二十多年時間拍攝,拍下了老鷹先生──沈振中與黑鳶的故事。而本片由吳念真獻聲錄製旁白、生態藝術家何華仁策劃監製以及獲得許多音樂獎項,現今皆投入於電影配樂工作的資深音樂人林強,為本片配樂。
黑鳶,俗稱老鷹,曾廣布臺灣平原及淺山地帶,無論是荒野、都市,溪流或海邊都是牠們覓食、棲息與活動的場域;牠們亦被稱為大自然的清道夫,會至垃圾場覓食,撿拾人類所丟棄之物品築巢,是與我們生活緊密的最佳證明。但現今,為何人類無法繼續守護黑鳶,使之面臨滅絕的危機?1991年,沈振中於基隆外木山偶然的機會下與黑鳶相遇,他親眼看見一群黑鳶因棲地遭受破壞而消失,亦有黑鳶因巢內被放置捕獸夾,因此死亡。在親眼目睹如此令人衝擊的畫面下,毅然決然放棄教職,全心投入找尋黑鳶逐漸消失之原因,幫助黑鳶重返天際,期許某天,能再見到黑鳶成群翱翔於空中,展翅、盤旋的美麗姿態……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粟種與火種: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與傳說

本書封面圖 《粟種與火種》
鹿憶鹿著;臺北市:秀威經典,2017

文/廖偉辰

本書共有七章,作者主要從創始祖先、洪水和小米三大主題切入,除了分析神話文本內容,指出其所代表意義外,並提出己見,以供學者參考。
第一部分主要是討論臺灣原住民各族群的創始祖先神話。作者在整理眾多資料後發現,各族群的創始神話,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兩大類:
1、主要流傳在泰雅族、阿美族和卑南族等之間,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石頭當中蹦出來的石生說,這類神話往往反映的是石頭崇拜信仰,在臺灣,位於臺東的卑南文化遺址,有數不清的板岩石住豎立在地表上,也有石棺的出現,就是此類「石生」信仰及其文化最好的活見證。
2、主要流傳在排灣族和魯凱族之間,太陽產卵於陶罐或太陽照射百步蛇卵而出現祖先的太陽卵生或蛇生說,這類神話也會反映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工藝文化上,例如百步蛇紋只會出現在排灣與魯凱兩族貴族階級的服飾上,另外,魯凱族人為了紀念百步蛇神對於始祖的保護,會將百步蛇紋浮雕在陶甕上,以表達其感念之意……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轉型正義: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

本書封面圖 《轉型正義: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
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著,鄭純宜譯;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7

文/翁稷安

基於臺灣特殊的政治和歷史處境,近年來「轉型正義」一直十分熱門的議題,尤其在2016年蔡英文領導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如何面對過去威權時代的殘餘,再次成為臺灣重要的政治議題。事實上,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概念在西方,雖和多數西方的概念一樣,可以上溯至古希臘時代,但真正具體化成為學界重視、討論的概念,一直要到西元2000年之後,也就是當冷戰結束,人們開始重新檢討二十世紀意識型態政治諸多不合理的暴政和管控後,才逐漸為人所重,朝學理化的方向發展。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所著《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一書,被視為此議題的開山之作。這本從法學角度出發的專書,中譯本由鄭純宜翻譯,商周共發行兩次,譯名由《變遷中的正義》改為《轉型正義》,除了顯示該議題的熱門,以及專業名詞的定著化發展外,兩個譯名的差異,似乎也反應了在臺灣人們對這議題的看法。
本書的核心,在討論如何於政治的「轉型期」(作者刻意用此名詞,替代「革命」,以取得更寬泛的適用),當法律的穩定和連續受到挑戰時,建立過渡的法律條文或價值,以「非常時期的轉型法律典範」,在政權交替之際,「促進自由化的變革」。是以在書中多半使用「轉型期正義」一詞,強調過渡的性質,回應既有理論上的空缺……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Archives New Zealand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archives.govt.nz/
整理:林恬慈

紐西蘭資料庫(Archives New Zealand,又稱Te Rua Mahara o te Kāwanatanga)是紐西蘭公開資料庫的官方維護者,蒐集、保存並保護許多不同類型的資料,包含Waitangi協定、政府文件、地圖、繪畫、相片與影片等等的資料原件。
2005修正的公共廣播法訂下了規範,所以與政府和紐西蘭資料庫相關的當代影音保存必須要和政府單位一同合作執行。紐西蘭資料庫的任務則是確保有長久價值的影音資料可以永久保存,並且提供民眾使用。
目前組職的執行成效如下:

  • 完整正確的影音資料交由公部門保管
  • 公開資料庫受到妥善的保存和維護
  • 公開資料庫公開且可供使用
  • 資料庫維護單位接受良好的管理與領導
  • 包含家族史記錄人、學者、法學研究者、專業歷史學家和基因學者等人都使用了紐西蘭資料庫的資料,這些資料庫記錄了許多權利與利益分配事項,並留下了許多政府事件的證明
資料庫也收有毛利族人和英國皇家政府之間關係的歷史和文件記錄,對於協議效力的研究、毛利語言的復振以及不同毛利部族組織的歷史有所貢獻,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TIPAC 原住民表演藝術推廣平台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tipac.tw/zh/
整理:吳慈恩

TIPAC 原住民表演藝術推廣平台是由國藝會與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合作規劃之。主要提供原住民相關表演藝術活動之展演資訊、活動訊息以及精選部分原住民表演藝術團隊進行介紹及推廣。
此計畫主要目標為:「育成具國際發展潛力之原住民表演藝術團隊,協助原住民表演藝術團隊製作國際巡演節目,提供藝術發展諮詢與輔導,搜集相關國際藝術經紀資訊,進而建立與拓展原住民表演國際網路。」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2016MAKAPAH美術獎得獎作品展
circle 《tinon noka tatini' ka hinobaang 織出祖先的紋路》特展
circle 山魂海靈──東海岸藝術家聯展
circle 原舞娶・婚約特展
circle 鶯原際會──臺灣原住民陶藝展
circle WAWA 南島當代藝術
circle 經典原藝──2017花蓮原住民木雕邀請展
circle Ina的智慧──106年度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技藝研習成果展
circle 2017年「TTICC藝起實踐設計原素」原住民族文創設計競賽
circle 鄒族鞣皮工藝特展
circle 第三屆卑南學學術研討會:言說與記述──卑南族研究的多音聲軌
circle 民族認同的時代格局與挑戰:謝世忠教授《認同的污名》專書出版30週年學術研討會
circle 【國際研討會】2017南島文化國際研討會──文化資產與社群培力:臺灣南向連結的人類學觀點
circle 「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