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04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原圖中心2017年7-9月「館藏導覽」徵稿

content-1-1-img

原圖中心為鼓勵讀者使用中心資源,並增加「館藏導覽」專欄文章的多元性,開辦館藏導覽徵稿,歡迎對原住民族議題、閱讀與寫作有興趣之讀者,一起加入原圖中心的開卷者行列,並領取專屬獎勵!

7至9月的館藏導覽徵稿的書單已經出爐(點此看書單),歡迎有興趣投稿的讀者於於9/20(三)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承辦人信箱:tzlin@ntu.edu.tw。

點此觀看詳細辦法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原住民族好食書展

content-1-2-img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自古以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原住民族自然也不例外。大自然就像是原住民族的母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祖先流傳下來辨別食材的技能,深深影響原住民族的捕食態度與料理方式。除了自然生活環境,歲令時節、祭典儀式的不同,不同場合需要不同的料理,也使得臺灣原住民各族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

這次,「原住民族好食書展」展出許多與臺灣原住民族飲食文化相關的書籍,像是《新野菜主義》便告訴我們原住民各族如何採集與烹調野菜,以及各種食譜,介紹原住民各族獨具特色的風味料理,也能了解阿美族人的飲食之美、泰雅族與賽德克族人的食物與典故、以及芋頭這樣再單純不過的植物為何對達悟族人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從食物中可以告訴我們的事,就留待讀者到書展中自行挖掘。

「原住民族好食書展」期待與您一起藉由「閱讀」更了解原住民族特有的美食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展期自2017年5月9日至2017年8月31日,歡迎大家來館感受「原住民族好食」!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7年5月9日至2017年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殺戮的權利(Tu Pug Imatuy)電影放映會暨映後座談會

#

文/布朗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7年6月27日(五)14:00—17:00

《殺戮的權利》(Tu Pug Imatuy)是來自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ao)的獨立電影導演Arnel Barbarona於2017年最新上映的作品,本片榮獲馬尼拉獨立電影節2017 Sinag Maynila 六座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樂和最佳女主角,堪稱本年度最值得關注的菲律賓獨立電影。

本片探討菲律賓的原住民族群Lumad在國家政府與反叛軍持續內戰的不安與官商勾結嚴重的礦產經濟兩者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影片裡民答那峨島美麗風景卻上演著殘酷而悲傷的真實故事,也令現場許多觀眾表示觀影後的震懾不安。片名Tu Pug Imatuy菲律賓語譯為「殺戮的權利」,導演表示,影片中出現非常多生與死的畫面(無論是人或是動物),這樣的片名是希望讓大家對影片有開放性的思考。

民答那峨島有三個族群,最早住在這裡的稱為Lumad(Lumad一詞來自宿霧語,指居住在民答那峨島上來自不同部落的方言族群,而也有人將他們泛稱為所有居住在民答那峨島上的原住民,本片主角Monobo族為其中一支族群),接著是14世紀進入的Moro人,他們是穆斯林;最後是19世紀從呂宋島(Luzo)與維薩亞斯群島(Visayas)的移民,本批新移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徒,並成為民答那峨島最主要的族群。也因為不同族群的存在,民答那峨島上一直存在衝突,政府也難以滿足各族群的需要。如本區的原住民Lumad,影片一開始因缺乏醫療主角夫妻的最小孩子逝世;因缺乏教育當地自行建立學校,卻又因政府駐派的軍隊以找尋反叛軍的名義遭受騷擾……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原住民族人權與主流化

#

地點︱國史館
時間︱2017年5月25日

文/mercury

2017年5月25日國史館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主題為:原住民族人權與主流化,並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謝若蘭副教授帶來精闢的講解,期使民眾對於該主題有初步認識。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在法國巴黎夏樂宮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是第一份在全球範圍表述所有人類都應該享有的權利的文件,而後在1966年12月16日通過了明列基本人權和自由兩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實質約束力規定所有締約國有責任採取各種適當措施,貫徹這些權利。上述兩公約和《世界人權宣言》一般被合稱為「國際人權法案」。2009年,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聲明,我國司法判決可以立即引用國際人權法案,確立了該法案在我國之法效力。另外,我國憲法第7條也明訂了國人對於平等之相關意義,因此於各項選舉相關法規中明確規定原住民保留席次,以保障原住民族相關權利……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漂流木Driftwood:野生藝術家優席夫的流浪傳奇

本書封面圖《漂流木Driftwood:旅英野生藝術家優席夫的流浪傳奇》
優席夫著;智富,2016

文/填詞

「漂流木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他歷經了日曬、激流與巨石的撞擊,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痛,就永遠不會美。」

《漂流木Driftwood:旅英野生藝術家優席夫的流浪傳奇》是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於2016年末出版的自傳式散文集,用幽默輕鬆的口吻,以〈成長〉、〈作品〉、〈人情〉、〈旅行〉四個篇章向讀者分享他的生命故事與經歷。
「漂流木」是優席夫漂泊於愛丁堡、臺灣以及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追尋自我的坎坷旅程。優席夫出生於花蓮縣玉里的馬泰林部落,從小就立志要當歌星,第一次擁有出道的機會,是在參加夢公園全國歌唱比賽奪下了冠軍的時候,但卻因為外貌不符合市場的需求,而與圓夢的機會擦身而過。其間陸陸續續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也被業界的前輩看好過,但是命運卻總是介入他的歌星夢,臨門一腳地因突發事故而計畫告吹 ……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卡那卡那富部落史

本書封面圖 《卡那卡那富部落史》
陳英杰、周如萍著;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

文/廖偉辰

《卡那卡那富部落史》共分為七章,主要分成以下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卡那卡那富族從史前到今日的發展。從作者的論述中可以看到,自荷蘭時代開始,族中長老就常出席荷蘭殖民者的地方會議,也在清朝與日本時代,擔任各族群、各部落之間的調停人,展現周旋於不同族群、部落之間的能耐。而從史料來看,本族自古就和外界保持一定的往來,即使與鄰近部落有所衝突,也希望和對方最終能達到和平共存,可以說是本地區的穩定力量。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紹日本時代之後,國家機器的力量開始深入原住民族大小部落中之後,對於卡那卡那富族所產生的影響,並將焦點著重於二次大戰後至今日的發展。從作者的論述中,可以了解自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統治臺灣,在臺灣山地進行長期的山地進出管制計畫,使得部落曾有一段不短的時期與外界隔絕,直到1990年代以後,因為週休二日政策的實施,才開始解除管制。後來為了平衡城鄉經濟,政府鼓勵部落種植經濟作物,並提倡國民旅遊和部落觀光,但因為就業資訊未能充分揭露,族人未能在本地農田工作,反而要前往外地工作,如能改善資訊揭露方式,使族人能切實受惠,應能更能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馬偕在宜蘭 : 日記、教會與現場

本書封面圖 《馬偕在宜蘭 : 日記、教會與現場》
吳永華著;白象文化,2016

文/蕭如雅

加拿大傳道師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是臺灣基督長老會將教會擴及臺灣各處的先驅,其對基督教教會的擴大有重要歷史地位。同時有醫生身分的馬偕深根台灣多年,除了推廣信仰,其四處行醫關懷臺灣人民的善行,也是外國人在臺灣付出的表率,有特殊的貢獻意義。本書由《馬偕日記》、《北臺灣宣教報告》、《福爾摩沙紀事》三份文獻為主要參考,試圖拼湊出馬偕與其同伴在蘭陽平原宣教的過程,同時講述十九世紀宜蘭教會的興衰歷史。
書中分為三部分來撰寫。首章列出馬偕往返宜蘭的28次宣教次數,並將馬偕的傳教時間分為三時期,對照參考史料之一《北臺灣宣教報告》1884年列出宜蘭教會有14所,1889年增為27所到1900年的20所的紀錄,確認當時設立教會的數量及興衰過程。接著,書寫馬偕行程所到訪的地方、選擇的路線,及一起的同伴如外國牧師、學者、醫生等西方友人和漢人學生,並附上當時居民接受行醫治療情形及團體合照的黑白照片。
描述完畢後進入第二章——當時馬偕在宜蘭所設立的教會介紹。書中以區域作分類,如頭地區城、礁溪地區、羅東地區等……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National Indigenous Music Awards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musicnt.com.au/national-indigenous-music-awards/home/
整理:林恬慈

澳洲國家原住民音樂獎(National Indigenous Music Awards,NIMAs)被視為是澳洲最盛大的原住民族音樂獎項,至今已走到了第12個年頭!
NIMAs展現了澳洲音樂的豐富地景,並且為澳洲各地的音樂提供了表現的舞台。此獎項讓尚未於世界知名的和已經獲得國際肯定的音樂齊聚一堂,例如知名的歌手Gurrumul和Jessica Mauboy。
每年固定於達爾文露天廣場的星空下舉行,NIMAs聚集了澳洲各地的觀眾為贏得獎項的音樂人鼓掌打氣、享受表演,並且沉浸在由各種年齡與文化組成的音樂愛好者的夜晚氣氛裡。表演者Yothu Yindi、Gurrumul、The Tableland Drifters、Warren H. Williams和阿納畝地的搖滾巨星 Saltwater Band都曾在頒獎典禮演出並且獲獎。
NIMAs是特別的原住民族音樂慶祝盛會,是達爾文地區與澳洲音樂圈闔家同樂、絕對不容錯過的表演活動。
2017年的頒獎典禮將於8月12日星期六於達爾文露天廣場舉行。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www.teclandart.tw/zh/home/
整理:吳慈恩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TECLandArt Festival)是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於2015年開始委託專業承辦,沿著台灣東海岸各地舉辦的藝術活動,內容包括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大型戶外作品,並設置在東海岸沿途風景區,稱之為「駐地創作營」。除此之外,還有沿著台11線公路開放藝術工作室、藝術市集、音樂會等,是一個以東部海岸線區域的自然環境、部落生活、棲息居住、旅行壯遊為主題的藝術節。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基地,是從出了花蓮市開始向南延伸至臺東市之間,總長約一百六十八公里,倚著海岸山脈面向太平洋的狹長土地。今年2017年的藝術節,將在《潮間 共生》的核心精神下,透過駐地創作藝術呈現東海岸人文與自然的獨特質地。

※文章整理自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網站內容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2017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會
circle 106年第五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
circle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circle 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文展
circle 《Tuba - Kiljavaran 平行.對畫》
circle 106 國家公園電影節【臺博場】
circle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三十周年慶系列活動──Paljailjay勇士舞交流大賽
circle 106年東布青學校第三期
circle 2017暑期兒童原住民樂舞文化營-小小原舞者
circle 106年青少年獵人體驗營活動
circle 臺灣棒球中的原住民身世與東部傳統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