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2017 Joint Winter Program 臺大社科院X東京大學

[活動預報]

2016 Fall【經濟學系研討會】

 

2016.12.30、2017.01.06(五)【東亞民主中心、經濟統計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2016.12.29(四)【社工系】「助人工作與法律正義—分道不揚鑣?」

 

2016.12.29(四)【頤賢講座】綜合討論(主持: 張慶瑞副校長或林惠玲教授)

 

2017.01.04-01.06【無邊界大學】邊界炸裂:計畫期末成果展

 

2017.01.04(三)【公事所】重大政策議題系列演講-司法改革(二)

 

2017.01.04(三)「從馬來西亞角度看國家轉型」(Transforming The Nation: Malaysia’s Perspective)

 

2017.01.05 (四)【頤賢講座】敦品勵學獎學金成果發表

[榮耀分享]

恭賀國發所與中央研究院合聘之李明輝教授獲得教育部第60屆學術獎

 

獎學金頒獎典禮-本院社工系胡惠慈同學代表所有受獎同學致詞

 

賀!新聞所同學獲PeoPo公民新聞獎

 

臺大新聞所同學榮獲「文化中國」微視頻比賽最佳紀錄片獎

 

臺大新聞所獲PRIDE比賽特優

[國際交流]

九州大學來訪社科院

 

【風險中心】2016年華人社會福利政策論壇

 

【新聞所】德國之聲初訪新聞所

[活動報導]

【頤賢講座】雲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 - 吳瑞北講座

 

【頤賢講座】物聯網與新經濟,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 詹益鑑講座

 

【新聞所】新聞所圖書室重新開幕 院長蘇國賢按讚

 

【風險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客家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社工系】陳毓文主任獲邀至 TEDxTaoyuan 演講

[學術研究]

政治系朱雲漢教授發表Millennials and East Asia's Democratic Future

[專班園地]

 2017年01月04日【經濟學系在職專班專題演講】

聯絡信箱:
cossnews@ntu.edu.tw

  

▲TOP


2016 Fall【經濟學系研討會】

01月05日

12月29日

【經濟史】
講題:TBA
主講人: Huiwen Koo(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TU, Taiwan)
時間: 2016年01月05日 (週四) 15:30-17:00
地點: 社科302
【貨幣與總體經濟】
講題:Dynamic Responses of Real Output to Financial Spreads
主講人: Yu-Fan 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時間: 2016年12月29日 13:30-15:00
地點: 社科306
12月29日

 

【個體經濟學】
講題:Interest Rates and Housing Market Dynamics in a Housing Search Model
主講人: Edward Kung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時間: 2016年12月29日(週四) 13:45-15:15
地點: 社科605
 


2016年12月30日、2017年01月06日(五)【東亞民主中心、經濟統計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12/30及01/06分別由東亞民主中心及經濟統計中心主辦教師聯誼。
歡迎各位教師邀請與本院相關的校內、外朋友參與,現場提供飲料及點心。希望大家撥空參與,來聯誼室認識不同系所同仁、 放鬆一週的疲勞。
時 間:2016年12月30日、2017年01月06日(週五)17:00-18:30
地 點:社科大樓頤賢館108教師聯誼室。

 


2016年12月29日【社工系】「助人工作與法律正義—分道不揚鑣?」

 

2016年12月29日【社工系專題演講】「助人工作與法律正義—分道不揚鑣?」
時間:12月29日(四)12:30-14:00
地點:臺大社會社工系館R401教室
主持人:沈瓊桃 教授(臺灣大學社工系)
主講者:陳昭如 教授(臺灣大學法律系)

社會工作的一些領域與法律專業常會有需要合作和互動的時刻,例如子女親權行使、收養、性侵害…等議題。然而不同專業之間,是否可能因著存在對正義的不同想像,而產生衝突、緊張或調和困難的情況呢?
臺大社工研學會邀請到現任臺灣大學法律系陳昭如教授,與大家分享與對話,並且提供其在倡議過程中的觀察、經驗和看法。究竟從女性主義法學的觀點,會如何看待這些性別平等的議題,跟社工的價值信念可能產生如何的衝突?又這樣的「分道」是否必然帶來不同的預設與期待,抑或「分道」並不必然「揚鑣」?
期待能夠透過批判的觀點,帶來更多反思。在此誠摯歡迎各系所同學、校內外有興趣人士一同前來交流!

【講者介紹】
陳昭如-臺灣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法律史、女性主義法學、法社會學。亦為臺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台灣民間真相及和解促進會理事、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報名連結請點此
*本場次主辦單位將會為「講座兩天前」(12/27星期二晚上12:00前)報名者預備輕食餐點。
※本演講歡迎系內外、校內外人士參加、聆聽與交流!
※本活動未事先報名者,仍歡迎當天自由入座,但無餐點提供
※會場可飲食,歡迎攜帶午餐前來

§本場演講活動連結請點此
§更多本學期臺大社工系專題演講之相關訊息請點此               


2016年12月29日【頤賢講座】綜合討論(主持: 張慶瑞副校長或林惠玲教授)

 

 

 

 

第十六週:綜合討論(主持: 張慶瑞副校長或林惠玲教授)
與談人:吳瑞北講座、詹益鑑講座、闕志克講座
時 間:12月29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2017年01月04日-01月06日【無邊界大學】邊界炸裂:計畫期末成果展

 

台大無邊界大學計畫是一個結合台大不同系所的老師,針對台北都會區面對的未來挑戰(例如交通運輸、城鄉鏈結、科技治理、健康照護、傳播與民主等),設計跨領域課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計畫。在過去的三個月裡,有15門課程,20位老師,300位學生參與這樣一個不同的學習過程,還有許多民眾同學業者官員參加了我們所舉辦的各種論壇、講堂、工作坊。

如今,上個學期走入尾聲,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魔幻時刻,我們想透過影片、短講、海報、創作等形式,與您分享我們過去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以及我們未來可以一起成就的事情。

JOIN US!!
時間:2016年01月04日-01月06日
地點:台大博雅教學大樓


2017年01月04日 【公事所】重大政策議題系列演講-司法改革(二)

 

【公事所】重大政策議題系列演講-司法改革(二)
◎時間:1月4日(三)下午13:20至下午15:10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401教室(臺大社會科學院大樓4樓)
◎講者:黃純真(晨星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
◎主持人:蘇彩足教授(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本演講無需事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2017年01月04日「從馬來西亞角度看國家轉型」(Transforming The Nation: Malaysia’s Perspective)

 

 

2017.01.04(三) 「從馬來西亞角度看國家轉型」(Transforming The Nation: Malaysia’s Perspective)
時間:106年01月04日下午2:00-3:30 pm
地點:社科院419會議室
講者:馬來西亞國立大學(UKM)校長(Prof. Datuk Dr. Noor Azlan bin Ghazali)
題目:「從馬來西亞角度看國家轉型」(Transforming The Nation: Malaysia’s Perspective)

 

                                


2017年01月05日【頤賢講座】敦品勵學獎學金成果發表

 

 

第十六週:敦品勵學獎學金成果發表
出國心得報告:邀請獲得該獎學金之同學報告赴海外交換、實習之相關心得
時 間:01月05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TOP

 

 恭賀國發所與中央研究院合聘之李明輝教授獲得教育部第60屆學術獎

                     
「教育部學術獎」係為獎勵學術研究,提高學術水準而設置。得獎人為國內從事學術研究有重要貢獻或傑出成就,並獲學術界肯定者。國家發展研究所與中央研究院合聘之李明輝教授榮獲教育部第60屆學術獎(人文與藝術類科),本年度國家講座主持人及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合併辦理,並已於105年12月26日(一)假國家圖書館舉行且由行政院院長頒獎。

李明輝教授有著獨立的思想及人格,對於康德哲學的三大批判及其他有關著作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運用康德的哲學概念與系統詮釋儒學,讓現代儒學研究國際化。他在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自他回臺灣服務以來,臺灣的人文藝術學術氣氛持續高昂,也往往是其他國家的借鏡,但也要面對留才、攬才力道,以及人文藝術發展陷入瓶頸的危機。呼籲政府及學界要多支持、珍惜及保護得來不易的開放風氣,我們要擺脫束縛,勇往前進。

                      


 獎學金頒獎典禮-本院社工系胡惠慈同學代表所有受獎同學致詞

社工三胡惠慈同學獲頒本屆宗倬章獎學金,在頒獎典禮中,胡惠慈分享關於自己的故事,並感謝國中老師協助找到一筆可申請的助學金及所有設獎單位的無私,給了胡惠慈繼續就讀學習的希望。
●詳細致詞內容如下●

校長、各位貴賓、師長以及各位同學,大家午安!
我是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三年級的胡惠慈。首先,非常感謝所有的設獎單位,給我們這個機會齊聚在今天的頒獎典禮上。在此,我代表「宗倬章獎學金」的得獎學生,也代表其他所有獎學金的獲獎同學,向所有設獎單位致上最深且最真誠的謝意。謝謝您們!為我們付出這麼多!讓我們在學習的這條路上不必如此顛簸!
在這裡,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自己的故事。我是布農族原住民,我的故鄉在台東縣海端鄉。從小、我的父親為了打拼而來到北部,那時的我們家經濟狀況並不富裕。家中一共三個小孩,要讀書、要吃飯,所有的一切都得倚靠在工廠工作的父母兩人,過著不知何時會被斷電、斷水、斷瓦斯,或者是三餐用泡麵吐司溫飽的生活,雖然有些辛苦但是也充實。父母親總是教導我們,不論面對什麼樣的逆境都不能低頭,越辛苦越要笑著向前。因此,就算生活不盡完美,但是我們也不會放棄任何一點學習的機會。
但是,卻在我國中時、母親中年失業後一切卻彷彿走了調。身患氣喘的母親在中年失業後難以再次進入職場,家中的經濟頓時只能仰賴父親一人。面臨學業壓力、面對家中的經濟,以及那些因為我們家的經濟狀況而口出惡言的人們,漸漸的對於就學開始有些恐懼。同時,也無數次的去思考,是不是自己應該就這樣停下學習的的腳步,協助家裡擔起經濟的負擔。然而,就在那時,國中老師協助我找到了一筆可以申請的助學金,就像今天在場的所有設獎單位一樣,給了我們家一絲希望。我真的、真的非常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能夠繼續走下去。今天,我能夠站在這個台上,就是因為有他們及各位的協助。
就這麼咬緊牙根走到今天,在臺大這個校園中,真的很感謝還能夠有您們的愛與關懷,讓我們走在學習的路上再也不孤單。除了臺大提供的生活學習助學金外,本學期真的很榮幸能夠申請到「宗倬章先生獎學金」,這份獎學金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是減輕我需要工作協助家計的負擔,一方面也是讓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追隨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的我已經大三,藉由這份獎學金,我能夠減少一份打工,這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我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像是精進語文能力、學習更多與社工有關的內容,讓我也能如您們一樣,在未來能夠對這個社會付出滿滿的愛與關懷,讓那些如同我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也能有人對他們伸出援手!
最後,我先藉這個場合,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如果不是他們的愛與包容,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也謝謝辛苦的生輔組同仁,協助我們進行所有獎助學金的申請!接著,也向在座的師長及同學們致謝,謝謝您們的蒞臨、謝謝你們願意聆聽我的致詞!最後,真的由衷的感謝所有設獎單位的無私,提供給我們這麼多的機會!謝謝您們,是您們的付出成就了我們,讓我們得以在大學的生涯中盡情學習、盡情探索,不必因經濟的問題阻撓了學習的路。是您們的辛勞鼓勵了我們,讓我們得以勇敢向前邁進,不必再戰戰兢兢、不必每日為了生活汲汲營營,不必因為經濟問題而選擇放棄,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挑戰以前很多不敢嘗試的!謝謝您們!同時,也期待未來的我們。希望未來的我們也能夠將這份溫情傳承下去,不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讓那些曾經與我們同樣困擾的莘莘學子們,能夠像今天的我們一樣,都能夠笑著面對所有的挑戰。
謝謝大家!Uninang Mihumisang!(謝謝、祝福大家!)


 賀!新聞所同學獲PeoPo公民新聞獎

《為身障運動戰鬥 奧運國手呂嘉儀》

       

《紙糊店裡的傳承》

 

圖:頒獎活動上由張孟琦(左二)與陳巧婷(最右)代表參賽作品上台領獎。

2016年PeoPo公民新聞獎在本(12)月17日圓滿落幕,台大新聞所兩組學生投稿作品皆有獲獎!學生黃硯琳、陳巧婷、廖羿雯拍攝製作的《為身障運動戰鬥 奧運國手呂嘉儀》,是短片報導組的第五支得獎作品;另一支影片《紙糊店裡的傳承》則由楊鑫宇、張孟琦、黃硯琳與陳巧婷四名同學共同完成,獲頒特別獎。

 PeoPo公民新聞是公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於2007年成立的網路公民新聞平台,並於同年設立「PeoPo公民新聞獎」,至今剛滿10年。獎項評審標準著重影片的公共性、新聞性與技術性。本所獲獎的兩支影音新聞是同學們修習影像報導課堂完成的作品,陳巧婷提到,其實多數同學在修課前都沒有過影像拍攝的經驗,能夠獲獎實屬不易。

陳巧婷認為,拍攝過程中組員之間必須進行無數次的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為了達到共識必須學會放下執著,這是最困難的地方。「作為新聞所的學生,應該要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讓草根群眾得以發聲。」陳巧婷說。

《紙糊店裡的傳承》記錄傳統技藝努力轉型為當代藝術的艱辛傳承;《為身障運動戰鬥 奧運國手呂嘉儀》則讓大眾看見身障者如何透過運動重建自信心。儘管影片皆未臻成熟,同學們仍然勇敢地投稿獎項,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公民新聞獎,讓更多人關心報導背後的故事與含義。

黃硯琳表示,拍攝完這兩支作品後,她最大的收穫就是更加了解如何運用鏡頭語言來敘事;就如同文筆一樣,若要拍好一支影音,唯有不斷地練習才能精進。初次投稿就能得獎,黃硯琳感到非常開心:「我覺得獲獎是一種肯定,肯定組員間的辛勞,也給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實際到頒獎現場代表領獎的陳巧婷,回憶起當天的氛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賽作品的議題之多元,每支影像報導都充滿真摯的情感,十分動人。這也讓她領悟到,公民記者的優勢在於通常涉入議題很深,因而能將議題呈現的豐滿又立體,陳巧婷感慨地說:「受過專業訓練的我們也要更努力才行!」


 臺大新聞所同學榮獲「文化中國」微視頻比賽最佳紀錄片獎

   

新聞所胡鵬昊、李宗岳、余至婷與陳涵文等的同學作品《鑼生》,參加中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015年度「文化中國」微視頻徵集評選活動,榮獲最佳紀錄片。參選作品來自中、港、台、澳超過九百部作品,最終選出八部獲獎,而「鑼生」就是其中之一。
碩三胡鵬昊表示,《鑼生》是影像報導二的作品,一開始有許多主題的發想,其中「鑼」屬於傳統技藝,是隨時代末落而失傳的老技術之一,不僅拍攝的聲音、畫面都很有渲染力,人物也選擇有近三十年製鑼經驗的烏來銅鑼師傅吳宗霖。幾乎可以說是現今數一數二的大師,因此便以此作為影片拍攝的主題。
談到取名為「鑼生」的原因,胡鵬昊說明:「一方面是希望借由短短三分鐘的專題,讓大家瞭解「生成」鑼的過程,也借由這位鍾愛「鑼聲」的師父,將鑼與他近半輩子的「人生哲理」娓娓道來。」
影片在四個人分工合作之下,打敗了眾多好手,拿到了最佳紀錄片獎的肯定。其中胡鵬昊、李宗岳負責拍攝、余至婷擔任製片,陳涵文則負責提問,胡鵬昊亦幫忙後製。在團隊合作的默契下,順便將影片完整呈現出來。
胡鵬昊亦表達自己對於得獎的感受:「得獎的話真的蠻開心的!這是課程以外的收穫,也真心覺得影像課的開設非常有意義,希望未來在影像三的作品也能繼續投比賽!」


 臺大新聞所獲PRIDE比賽特優

由左至右分別為臺大新聞所碩二生彭琬芸、林梵謹、成小靜,該組獲頒特優獎。(圖/游任博)

入圍PRIDE比賽的其他臺大新聞所同學。(圖/彭琬芸提供)

臺大新聞所碩二生彭琬芸、林梵謹、成小靜,在教授張錦華與副教授謝吉隆的指導下,以「我不是『敗犬』,叫我『女王』!-臺灣高學歷女性的婚姻市場學」一題,獲得今(2016)年「用指標說故事」比賽特優獎;獲獎學生彭琬芸即提到,這次獲得特優獎是隊友合作的成果,也感謝評審的肯定。
臺大新聞所今(2016)年增設「新聞資料分析」課,由剛加入新聞所團隊的副教授謝吉隆授課,希望藉由這門課,授予新聞所學生巨量資料分析的能力。此次謝吉隆鼓勵班上同學,參加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舉辦的「用指標說故事」比賽,透過比賽實際操作「用資料說故事」的敘事手法。
「用指標說故事」比賽共有七組入圍初選,四組來自參與「新聞資料分析」課的學生,其中三組都是臺大新聞所的學生。
獲得特優獎的碩二生彭琬芸、林梵謹、成小靜,即認為能夠獲獎是三人分工合作的結果。該組分工由彭琬芸負責文獻探討、批判論述,成小靜負責新聞框架分析,林梵謹則是負責圖表繪製的部分。
林梵謹認為,得獎是因為每個組員「都能發揮所長」,各自負責的內容能夠以最好的方式呈現;成小靜則感謝教授張錦華與副教授謝吉隆的指導,雖然分析過程中不斷推翻先前的假設曾感到迷茫,慶幸後來發現了新的研究成果。
彭琬芸也感謝張錦華老師的關鍵建議,指導他們從漫漫的結婚、離婚統計資料,聚焦到高學歷女性族群的婚姻狀況,批判「女生讀太多書而嫁不出去」的刻板印象。
謝吉隆認為,同學們能夠得獎,是因善於處理資料,顯見新聞所同學平時已養成關注社會議題的習慣,敏感度、洞察力高;只要投入關懷、追根究柢,他相信新聞所同學都可以做出好的資料分析。
而入圍初選的碩二生還有韋秉仁、杜兆倫、游任博與田孟心,該組研究內容是有關臺灣時薪,與勞工工作時間是否成正比。田孟心認為可以透過資料解答抽象的問題很有趣,也很開心能夠得到評審的認可。韋秉仁則認為「新聞資料分析」這門課,除了教同學使用R語言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理數據資料,並從中整理、分析出有用的資訊,「畢竟資料新聞學重點,還是在數據背後的處理。」韋秉仁說。

▲TOP

2016.12.23
九州大學來訪社科院 

時間:2016/12/23
地點:社科院414
訪賓:經濟學院院長磯谷明徳教授 ( Isogai Akinori)、經濟學院副院長岩田健治教授 (Iwata Kenji)、經濟學院大下丈平教授 (Oshita Johei )、經濟學院儲梅芬教授
與會者:社科院院長蘇國賢教授、經濟系主任林明仁教授、國際事務長童涵浦助理教授
來訪目的:日本九州大學經濟學部/大學院經濟學研究院四位教授來訪社科院商討兩校交換學生計畫。本院特邀經濟系主任林明仁教授,一同與蘇院長以及國際事務長童涵浦老師會面,並且針對未來合作事宜進行討論,相談甚歡。

                           


2016.11.23
【風險中心】2016年華人社會福利政策論壇

文/倪茂庭 中心助理研究員

     

2016年12月15日,由本校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與國家發展研究所共同主辦─2016年華人社會福利政策論壇(2016 International Forum on Social Welfare in Chinese Societies.)。本年度論壇乃由本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南開大學之社會政策聯合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並以「新社會風險與社會政策:兩岸三地的視野」為論壇主軸,邀集學者專家共同討論華人社會福利政策之建構與挑戰。

                           

論壇的開場,本中心周桂田主任,社會工作學系王麗容教授,以及國家發展研究所施世駿教授首先歡迎各方專家學者的與會,並表示相當開心今年度2016華人社會福利政策論壇回到臺灣,並由本中心以及國家發展研究所共同主辦。
本年度論壇亦由創辦華人社會福利政策論壇的王麗容教授、關信平教授(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以及倪錫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組成「三方論壇」,分別討論及分享「外籍家事勞工的生活品質」、「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發展」以及「香港待業青年與家庭經濟間之調節效應」。

                           

論壇的期間,周桂田主任除向來自中國、香港的與會貴賓介紹本校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及椰林大道外,更帶領與會貴賓們一同參訪了本中心,並簡介本中心所有進行中的研究工作及介紹所有同仁,期待未來能與各與會貴賓有更深入的交流與認識外,亦致贈中心近期的出版品予倪錫欽教授、關信平教授以及陳國康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論壇的最後周桂田主任期許未來兩岸三地的學者,亦得繼續透過本論壇的討論,除促進集體華人社會福利政策行動的改變外,更得藉由價值知識的生產以彌平政治上的交換與協商,開創華人社福的新視野。最後,並預祝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的主辦亦能圓滿成功。

                            


2016.12.16
【新聞所】德國之聲初訪新聞所

文/鄭宇茹

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右一)與德國之聲特約記者邱璧輝(左一)來訪新聞所,與所長林照真合影。(攝影、文字/鄭宇茹)

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中文名字畢翰揚),今(2016)年12月16日來訪新聞所。畢翰揚表示,希望能讓更多台灣民眾認識德國之聲,也期待未來和臺大新聞所能有更多交流。

德國之聲是德國於1953年成立的國際化公共媒體,包含電視、廣播及網路媒體三大部分,目前共有30個語言組。其中,中文部成立於1965年。畢翰揚表示,中文部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新聞節目,包含了世界新聞和德國的新聞;第二個是提供德國人的觀點和介紹德國,讓想去德國旅遊、留學的人多個管道,也因此在德國之聲的網頁上,設立了「非常德國」的專區。

此外,以往德國之聲只提供簡體中文的服務,兩個月前也增加了繁體中文的版本。偕同來訪的德國之聲特約記者邱璧輝說明,台灣民眾可能看不慣簡體字,現在有繁體字就比較容易閱讀。邱璧輝說,儘管簡繁之間仍存在部分許名詞翻譯的問題,但新增繁體字只是第一步,之後德國之聲也將陸續修正問題,期望能吸引更多的台灣讀者長期訂閱。

身為中文部主任的畢翰揚,雖然是德國人,因為從高中就開始學中文,大學也主修漢學系,因此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2016年年初總統大選時,他也曾來過台灣。對於台灣的印象,畢翰揚笑著表示:「非常好,就是夏天的時候好像有點太熱。」

畢翰揚說他這次訪問台灣,主要是希望能和台灣的媒體和學術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他認為德國之聲有許多不錯的內容,像是即將到來的德國大選,若和德國之聲合作的話,便能取得許多獨家的內容,讓台灣的報導有不同的觀點參考。

  ▲TOP

 

2016.12.08
【頤賢講座】雲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 - 吳瑞北講座 

吳瑞北講座經歷:資策會執行長、電磁產學聯盟召集人、中國民國微波學會理事長、IEEE台北理事長、台大電機系主任、國科會企考處處長、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
吳講座從改寫人類歷史的三大科技出發,認為科技不斷演進讓人類的生活更有智慧。而物聯網的出現更是帶度了新經濟的發展。目前全球軟體大廠紛紛挾著非常豐沛的資金搶進IoT,意味著 IoT將改變市場遊戲規則引領典範轉移,並且解決人類重大問題。講座除了提出了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結合的概念外,也針對臺灣在IoT 的機會進行探討,最後提出臺灣可以發展的具體行動方案。



 


2016.12.15
【頤賢講座】物聯網與新經濟,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 詹益鑑講座 

詹益鑑講座經歷: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輔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嘉原科技協理、執行副總、長裕欣業處長、晶兆科技副總、聯訊投資經理、台灣工銀科技顧問。
詹講座以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為開頭,而後針對物聯網經濟進行說明。他認為台灣在物聯網產業上的優勢是台灣的製造業群聚,除了速度與價格,還有品質與商業道德;以及亞洲最快最好的創業生態環境,而挑戰在於:消費性品牌比不過歐美日韓(中),硬體製造拼不過深圳蘇州重慶。最後詹講座強調國際化的重要性,也以臺灣未來的策略為結語。


 


2016.12.31
【新聞所】新聞所圖書室重新開幕 院長蘇國賢按讚

文/廖羿雯

       

歷經本學期的設計裝修,臺大新聞所三樓的圖書室,以不同面貌重新開幕!就連前來參與的社科院院長蘇國賢,都頻頻稱好
為了讓圖書室更有特色,新聞所特別邀請七名經驗豐富的新聞攝影師,提供平面攝影作品,掛在圖書室的牆上。不但增添空間的藝術感,也突顯照片背後濃濃的新聞味。
26日開幕當天,七名新聞攝影師都來到現場,接受新聞所師生的致敬與致謝。所長林照真代表新聞所師生表示,照片是新聞的靈魂,可以說出更好的新聞故事。她語帶期許地說,以往新聞所的學生多數較擅長文字,希望這些攝影作品,能為同學帶來更多的新聞攝影啟發。
七名新聞攝影師們提供的照片主題不一,包括民間音樂家陳達、NBA的Kobe傳奇,還有與臺灣民主轉型時期的街頭衝撞、慰安婦人權等,讓人無法移開目光。
開幕式當天,七名新聞攝影師全部到齊。分別是張照堂、何經泰、劉振祥、許村旭、王飛華、劉子正與葉陶軒。涵蓋新聞攝影界的老、中、青三代的攝影師們,向前來觀禮的學生、老師們一一介紹牆上作品的拍攝由來,並大方分享在現場拍照的經驗與心得,以勉勵同學們。
其中,資深新聞攝影師張照堂在新聞所成立早期,更曾經在所上教授攝影課。對於這次的裝修,他也是樂見其成,並認為此舉把新聞所變得更活潑了!
這次的裝修共計花費17萬,不僅將書架移位,放大空間的視覺感,也添置一些沙發、座椅增加休閒感,室內的光線更比往日明亮許多。對於這樣的改變,社科院院長蘇國賢形容:「比想像中更好。」他認為,圖書室不只可以讓學生來讀書,更可以作為新聞所與外界交流的空間。「可以辦記者會、藝術座談,我很期待未來這裡可以變成匯集媒體界大師的平台。」蘇國賢說。
儀式結束後,仍有不少同學們留在圖書室,駐足欣賞照片。碩二學生楊雅棠非常欣賞這樣的巧思,她還建議可以用類似展覽的形式,定期更新牆上作品,如此同學們也能觀賞到更多不同的作品。而碩一學生楊孟軒則感覺改裝後的圖書室變得更加寬敞、舒服。他笑著說:「在這裡喝咖啡、吃蛋糕一定很棒!說不定還會沒位置坐哩!」       

圖一:攝影師王飛華說,他一直拍、也一直等,終於在層層人群中,捕捉到NBA籃球明星Kobe個人的生動表情。(攝影/鄭宇茹)

圖二:攝影師葉陶軒回憶說,臺灣慰安婦第一次出現時,新聞攝影記者呈現罕見的共識,以不見面孔的方式呈現臺籍慰安婦的歷史悲劇。(攝影/鄭宇茹)

圖三: 觀禮的新聞所師生,全都聚精會神地聽攝影記者說故事。(攝影/鄭宇茹)

圖四:新聞攝影記者難得齊聚一堂,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交流意見。(攝影/鄭宇茹)

圖五:儀式結束後,新聞所同學楊孟軒把握機會請教在場的資深攝影師張照堂。(攝影/鄭宇茹)


2016.12.16
【風險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本次活動以教師聯誼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辦,特別邀請了所有中心的校內外研究員。歡迎各位教師一同邀請來訪學者參與每週五教師Happy Hour。 

    


2016.12.23
【客家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本次活動由客家中心主辦,邱主任邀請了校內外的同仁來聯誼。同時,九州大學經濟學院也有四位教授一同參加教師聯誼,客家中心除了簡介客家中心起源外,亦提供客家的美食佳餚,舒緩各位同仁一週工作的辛勞,在熱絡的氣氛裡用一顆愉快的心結束了本週的週五教師Happy Hour。 

  


2016.12.25
【社工系】陳毓文主任獲邀至 TEDxTaoyuan 演講

       陳毓文老師12/25在 TEDxTaoyuan 的演講順利落幕!!!
       TEDxTaoyuan在 2016 年三月獲得 TED 總部核發執照,正式成立以桃園市為屬地的 TEDXEVENT,他們期許團隊致力於「挖掘在地好點子」、「導入國際視野」並「促進多元領域交流」。
       TEDxTaoyuan 這一次的演講邀請社會工作學系系陳毓文老師和國北教大教育學院院長吳毓瑩老師搭檔,安排以「新住民家庭的注入,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廣的視野與動力」為主題的演講;陳毓文老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內青少年族群之需求。隨著外籍移工、外籍配偶等的來台人數逐漸增多,新台灣之子的比例也隨之逐年上升,因此近年新移民家庭少年等也成為研究重點;她熱心為校服務,擔任校內教學發展中心多項重要職務、本院的副院長,並曾榮獲多項教學獎項的肯定。
       吳毓瑩,現任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擔任《教育實踐與研究》TSSCI期刊主編多年,廣泛的研究興趣讓她自稱沙拉盤型研究人才。
兩位老師既簡明又精準的呈現她們的研究長期追蹤的事實,又帶著溫暖詼諧呼籲大家能夠破除階級意識帶來的刻板印象,共同為著台灣能真正成為一個「認同多元文化」的社會而努力!
       現場也有許多社會工作學系的同學參加了這場知識與感性兼備的盛會,敬請期待TEDxTaoyuan 之後的 YouTube頻道將推出所有演講的錄影。

  

▲TOP

政治系朱雲漢教授發表Millennials and East Asia's Democratic Future

■Author:
Yun-han Chu
Bridget Welsh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Democracy 26(2):151-164 · April 2015

政治系朱雲漢教授於Journal of Democracy 期刊發表期刊論文
■Abstract:
This essay examines how millennials are shaping democracy in East Asia, drawing from the third wave of the Asia Barometer Survey (2010-2013). The essay looks at how millennials engage and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their support for democracy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democracy and compares these factors to older cohor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millennials do participate and support democracy, but do so in paradoxical ways that differ from older generations in East Asia. © 2015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TOP

2017年01月04日【經濟學系在職專班專題演講】
【在職專班專題演講】

講 題:TPP何去何從
講 者:陳添枝教授(台大經濟系/國家發展委員會)
時 間:01月04日(週三)19:00-21:20
地 點:普通教室 103
 

本院經濟系、政治系、國發所皆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專班學員為來自政府單位及社會各界的菁英,社科通訊特別設立專班園地,除了介紹專班的招生及課程訊息之外,也希望能報導專班的活動、介紹學員、促進學員與在校生的互動,歡迎專班學員踴躍投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