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在戰後又為何走向「光復」,而非「獨立」?
本書作者以「史家之眼」對此提出最精準的詮釋。
本書的中譯雖屬「遲來」,卻恰好證實了近二十年來的相關研究,無一超越本書。
重量級推薦:
吳密察(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若林正丈(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
栗原純(日本東京女子大學教授)
張隆志(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費德廉(美國Reed College教授)
蔡錦堂(臺師大臺史所副教授)
薛化元(政大臺史所教授兼所長)
日本學者近藤正己的《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是第一部對日治臺灣後期的戰時社会與政治,作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之作。本書不取前人慣常從日本帝國主義軍事失敗的角度,而是從「殖民地本身」的角度來探討日本殖民統治的崩潰。作者認為,戰時的「總力戰」(總體戰)體制對殖民地臺灣的全面動員,是殖民統治崩潰的重要因素。
《總力戰與臺灣》全書分為兩部(上、下冊),共十章,含圖表107個。第一部「戰時的殖民地統治結構」(第1章至第6章),論述臺灣自1930年代捲入總力戰體制的過程:臺灣軍部勢力抬頭、總督府南進,以及殖民政府如何對臺灣社會從「人心」動員開始,到把「人力與人命」驅至戰場,最後皇民化運動導致「殖民地主義的終結」。第二部「臺灣光復運動的展開」(第7章至第10章),則轉向追蹤在中國的臺灣人抗日政治勢力──臺灣義勇隊、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臺灣革命同盟會,以及其重要人物如宋斐如、李友邦、翁俊明……,以了解為何臺灣在殖民地崩潰當時的走向,是「光復」而非「獨立」。全書之兩部,作者分別從日本在臺灣的殖民地戰時統治,以及臺灣人在中國進行的抗日運動這兩個深具歷史意義的面向,探究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崩潰的完整樣貌。(書籍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