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收信軟體不支援html格式的文件、或是您無法正常看到以下內容,請按此::
第四十期 2012.1.19 |
|
中心首頁 |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 | 各期目次 |
本期目次 Contents |
【中心近期活動】 |
|
【活動報導】 |
|
【館藏導覽】 |
|
【好站推介】 |
|
【原民快訊】 |
|
|
【中心近期活動】
放映日期:2/4、2/5、2/11、2/12、2/18、2/19、2/25、2/26
放映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我敵人的敵人播放時間: 10:00~11:25(85分鐘)
《我敵人的敵人》是一部曲折戲劇化、卻又充滿了人性挑戰的紀錄電影。一九四二年,年僅二十九歲的納粹軍官克勞斯巴比,奉命進駐法國里昂「終點飯店」,展開了無情的鎮壓行動。短短兩年之間,他逮捕了十五萬人,將七千多人送進集中營,屠殺超過四千多名的法國志士和猶太人,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屠殺四十四名無辜的孤兒。
克勞斯巴比被人稱作「里昂屠夫」,他更以野蠻的審訊方式聞名。他會將人們浸在冰冷水缸裏,再以皮鞭抽打;會為人們注射化學藥劑,讓他們求死不能。他也會拿針尖刺人們的指甲肉,或以燒紅的烙鐵燙印他們的腳底…。更以電擊折磨人犯,將電極固定在他們乳頭和睾丸上,然後通上電……。看見人們越痛苦,巴比就越開心。
二次大戰結束,這位「里昂屠夫」終被法國軍事法庭起訴。美國卻為了要獲取共產國家情報,竟協助巴比潛逃至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法國雖兩度將缺席受審的巴比判處死刑,但多次謀求引渡卻從未成功…。惡名昭彰的巴比,自此竟從納粹戰犯搖身成為美國CIA效力的情報人員,甚至在南美地區集結了五百多名的納粹餘孽勢力,以他擁有足以對抗共產黨的軍方情報,來交換他的自由。究竟巴比有什麼通天本領?他如何能被他的敵人利用,來對抗他敵人的敵人?在這場與魔鬼交易的世紀陰謀裡,美國、法國與共產勢力都各顯神通,但誰才會是真正的贏家呢?
奇異恩典播放時間: 14:00~15:51(111分鐘)
《奇異恩典》描寫兩百多年前的英國議員威廉威伯福斯的從政生涯中,致力於提倡廢除黑奴法案的奮鬥歷程。威伯福斯畢業於劍橋大學,二十一歲就被選為下議院議員,在國會中以勇於挑戰權威、激進善辯而聞名。他提倡廢奴的政見,不但對於當時需要農場人力以壯大國力的大英帝國是一大挑戰,更不為議會及上層階級所見容。
擁有一付好歌喉的威伯福斯,最喜歡唱的一首聖歌《奇異恩典》,歌詞由他的精神導師約翰牛頓牧師所寫。約翰牛頓年輕時曾當了二十年的黑奴船長,揹負了一身罪孽與二萬多條冤魂,最後他在一場海上風暴中幸運獲救,自此他受神感召,決定獻身宗教,並寫下了《奇異恩典》這首歌,希望彌補一生的罪惡。在威伯福斯徬徨於是否該放棄從政投身傳教之時,牛頓牧師曾給予他許多啟發及鼓勵,讓他決定繼續奉獻一生為人民服務。
芭芭拉史普納是一位美麗聰慧又有個性的年輕女子,她與威伯福斯志趣相投,並能一同分享改革的熱情,她從小就是反黑奴法案的支持者,也相當欽慕威伯福斯的政見。兩人在友人的刻意撮合下因誤會而相識,個性熱情的他們進而發現彼此志趣投契很快地便互許終身,家庭成為了威伯福斯的避風港及最大動力。威伯福斯的好友威廉庇特,亦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就位時僅二十四歲,他在議會中暗中幫助威伯福斯甚多。而黑奴出身的歐拉達伊奎諾及激進派份子湯瑪士卡森等志士,亦幫助威伯福斯為此廢奴法案投注了許多熱情與力量。
威伯福斯付出自己健康的代價,花了二十多年力倡廢奴法案,並收集奴隸交易犯罪的證據及三十九萬份連署簽名來佐證他的政見。廢奴條約最後在一八七0年終於被英國國會通過,而同年《奇異恩典》的作詞者約翰牛頓牧師也逝世。也讓英國成為第一個廢除黑奴交易的國家,比美國林肯解放黑奴的政策早了三十多年。
|
|
【活動報導】
◆【走進公眾.美化台灣】 顏水龍展覽介紹與原住民主題畫作欣賞
整理/盧育嫺
顏水龍(一九O三~一九九七)是二十世紀臺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前輩藝術家之一,一九O三年生於臺南,於一九二O年赴日本就讀國立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現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部油畫科) 師承藤島武二、岡田三郎助等外光派名師,一九二九年赴法國深造,接受馬爾香(Jean Marchend)、雷捷(Fernand Leger)、梵鄧肯(Kees Van Dongen)等立體派與後期印象派名畫家指導。顏水龍從一九二七年起便以「白衣」、「K孃」、「姬百合」、「紅頭嶼之娘」…等人物畫作品入選多屆台展,一九三二年回到臺灣,一九三三年和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李石樵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
直言喜愛高更的顏水龍,從一九三五年五月第一次到蘭嶼後,就深深被原住民文化藝術吸引。他早年作品承襲西方後期印象派風格,造型洗練,用色對比強烈而溫暖,傳達臺灣特有的陽光與熱度,從他入選第九屆台展的「紅頭嶼之娘」,便可見其受高更大溪地系列畫作的影響。
顏水龍的原住民繪畫不採寫實手法,他多半用多層次平塗的筆觸、概念性的畫法來表現膚色;衣飾則鮮麗多變,其中蘭嶼達悟族、屏東排灣族、山地門魯凱族婦女人物畫像是他的最愛。他也喜愛畫蘭嶼獨木舟、海與太陽,總以古老優雅、明亮溫暖的色調,表現昂揚的蘭嶼船身,透過強烈的線條與色彩展現他對原住民族的熱情喜愛,他曾接受採訪談到:「原住民原始文化最具特色,不輸外國原始文化,但臺灣人不知寶,許多原始藝術品都被外國人買去,實在丟臉!對原住民文化,我們要好好愛惜,去保留及推展原始文化的優良傳統。」 ......詳全文
|
|
【館藏導覽】
新進館藏導覽
|
【好站推介】
Central Australian Indigenous Media Association (CAAMA)中澳洲原住民媒體協會
中澳洲原住民媒體協會從一九八零年開始運作,是第一個被分配到廣播許可證的原住民團體。透過法團法在協會的監管下,中澳洲的原住民族能夠自己擁有CAAMA。該協會的目標集中在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和經濟進步上。該協會還有一個明確的任務,藉著產生有經濟效益形式的培訓、就業和創收之時,來促進原住民族的文化、語言、舞蹈和音樂。藉著CAAMA生產的媒體產品,將澳洲原住民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廣為宣傳和教育給廣大市民,使原住民族為其文化而引以為傲。
The Central Australian Indigenous Media Association (CAAMA) began operations in 1980 and was the first Aboriginal group to be allocated a broadcasting license. The Aboriginal people of Central Australia own CAAMA through an association regulated under the Incorporations Act , and its objectives focus on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advancement of Aboriginal peoples. It has a clear mandate to promote Aboriginal culture, language, dance, and music while generating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form of training, employment and income generation. CAAMA produces media products that engenders pride in Aboriginal culture, while informing and educating the wider community of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Aboriginal peoples of Australia.
(http://caama.com.au/)
|
National Aboriginal and Islander Skills Association (NAISDA ) Dance College國立原住民和島民技術協會舞蹈學院
在七零年代初期高漲的原住民文化自豪感衍伸出一種獨特的新舞蹈形式:澳洲現代原住民舞。這個新的舞蹈形式是由原住民舞蹈創造者、西方有經驗的編舞者和傳統文化始作俑者,共同合作參與表演和學習營而來。這些學習營吸引了青少年來積極參與學習和表演這種新狂熱的舞蹈。這就是該舞蹈學院成立的起因。
In the early 1970s an upsurge of Indigenous cultural pride led to the birth of a unique new dance form: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Indigenous dance. This new dance form sprang from the collaborations of Indigenous Aboriginal dance creators, Western trained choreographers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owners, who came together in performance and workshops. And this led to workshops for young people keen to learn and perform this new dance fusion. This was the genesis of NAISDA Dance College.
(http://www.naisda.com.au/index)
|
|
【原民快訊】
重要新聞回顧
|
近期推薦活動
|
|
發行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Email:ntutiprc@ntu.edu.tw
電話:3366-3776 傳真:3366-3770 地址: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臺灣大學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